灵璧县创新“合作社+”模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拂晓报 2019-09-24 10:26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灵璧县积极发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政策优势,重点突出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合作社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路子,有力增强了农户的“造血”功能。

合作社+党建引领。成立产权为集体所有的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示范带头作用,让村党组织负责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转,推行“合作社+支部”的发展模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尹集镇利用境内的光大生物质发电厂年需要作物秸秆近30万吨,与光大生物质发电厂达成农作物秸秆协议,全镇1500多劳动力参与清运、堆放、看管等工作,带动90余人长期就业,人均年工资性收入6000元以上,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

合作社+就业带动。依托各村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选择“有发展前景、有资金需求、信用良好、愿意帮助当地农户致富”的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群众就业。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户在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动下,人均管理2至3亩大棚,年收入15000元以上。

合作社+资金支持。为扶持合作社发展,该县整合产业扶贫、果业发展、养殖项目补助等各类项目资金,帮助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尤其对入社贫困户成员比例达到30%的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按规范程序组建的合作社,符合贷款条件的,可向金融部门申请5万元信贷支持。申请贷款发展产业的农户可享受相应的财政贴息。政府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实行奖励,从而解决合作社资金难题,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命名

本报讯9月8日,记者从北京世园会举行的“中国地质公园”宣传活动开幕式获悉,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

灵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