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赡养保姆如亲人 访安徽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卢湘君
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居民卢湘君夫妇,30多年如一日,像侍奉生身父母一样,赡养一位并无血缘关系的保姆周玉玲,用至真至情为老人筑起家的港湾,在当地传为佳话。
记者:请问您与保姆周玉玲是如何相逢、相识,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的?
卢湘君:这还得从60多年前说起。我父母都是从苏北辗转到灵璧县参加工作的干部,1955年生下我之后,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我,就托人找了当地一位农妇当保姆,她就是周玉玲。当时,她刚经历丧子之痛,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哺育。
记者:您长大以后,周玉玲有没有离开您家?她后来的境况如何?
卢湘君: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纪,周玉玲回到了她自己的家。自那以后,我就很少见到她,每次一见面都感觉特别亲。我从母亲那里得知,周玉玲离开我家后,因流产就再也没有生育过,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孩子。
记者:您家里也有老人需要赡养,为什么想到要把周玉玲老人接到家中呢?
卢湘君:多年前,周玉玲的丈夫和养子相继去世。为了谋生,她经人介绍去灵璧县一家食堂做临时工。1984年,她因食堂裁员被解聘,临时住房也被收回,自此居无定所,老无所依。我知道后十分难受,与丈夫一合计,决定承担起赡养周玉玲老人的重任。我至今还记得老人来我家的情形,她把带来的被褥放到我为她拾掇好的床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此后,我每天为老人做饭、洗衣、洗头、洗脚、剪指甲。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每天晚饭后都会陪她散步、聊天。
记者:周玉玲老人进入您家时,您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承受更多压力?
卢湘君:当时,我的孩子才几个月大,我和丈夫又都经历了工作变动,我父母还有公公都年事已高,需要赡养。可以说,我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工作多么繁忙,我都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改变自己赡养周玉玲老人的初衷。别人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说,周玉玲老人当年哺育了我,我再苦再难,也要为她晚年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记者:听说周玉玲老人身体一直不好,您为了照料老人一定付出了许多吧?
卢湘君:2010年,老人患上白内障,我把她送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医生建议使用便宜的普通晶体,我坚持使用价格贵两倍的最好的晶体。2015年,老人背部骨折,我再一次将她送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1个月,回家卧床3个月,每天晚上我都要给老人擦洗身体。在我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老人现已93岁高龄,身体硬朗、行动自如,每天都和邻居打麻将。
记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您和周玉玲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坚持侍奉老人30多年。这期间,您内心有没有动摇过?
卢湘君:从来没有后悔、抱怨过。10年前,我公公和我父母先后去世,在我心里早已把周玉玲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娘。多年来,我一直称呼老人为“娘”,老人也称呼我为“闺女”。如今,我们夫妇都已退休,儿子大学毕业,我们一家人唯一的心愿就是尽心尽力照料好周玉玲老人,让她安度晚年。
记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您夫妻的孝贤行为也给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吧?
卢湘君:儿子从小受我们夫妻影响,对周玉玲老人十分孝敬,一直亲切地称她为“奶奶”。儿子在外地工作后,仍不忘时常打电话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经常给老人快递食品和礼物。能让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延续,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新闻推荐
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长是社会的重要责任,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建共享家园 促儿童成长
近年来,宿州市以建设儿童共享家园、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导向,以社区、村居“儿童之家”为平台,积极探索解决儿童安全看护、亲...
灵璧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璧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