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也:十六年坚守海岛 用忠诚谱写青春赞歌

皖北晨刊 2019-08-16 16:10 大字

苍茫大海,波涛汹涌;海天相接,孤寂无语;守护海疆,壮我中华!

驻守祖国南海边疆,从沧海孤礁,到浩渺碧海,他用16年的坚守书写着忠诚!7月31日,在宿州市“八一”双拥专场文艺演出中,小品《南海情深》感动全场,许多观众流下热泪。

小品的主人公就是宿州籍军人徐也,现任海军南沙某基地勤务船大队南拖190船船长(海军四级军士长)。

8月12日,获知徐也回到家乡灵璧探亲的消息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1少年壮志入伍守海疆

身着戎装,1米8的个头,威武壮实,黝黑的皮肤,国字脸,目光沉着而坚定,这是徐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徐也,1985年4月出生在灵璧县韦集镇陈元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少时,每当听到歌曲《军港之夜》,每当看到威武帅气的军人,徐也总是心潮澎湃。进军营、当军人,成了他儿时的梦想。

2003年高中毕业后,徐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入伍后来到祖国最南端——南沙群岛海防一线,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

刚到南沙群岛,徐也很不适应。这里是祖国的“南极”,自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高温、高湿、高盐,没有淡水,中午最热时,岛礁地面温度高达60度。“那儿的天气酷热难耐,稍微动一动就一身汗,作训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出生在北方的我刚开始很不习惯。特别是台风来袭时,风大浪急,船在大海中航行,一路颠簸,还可能会晕船。”徐也对记者说,在海岛坚守,生活上的艰苦还能克服,精神上的孤寂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天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除了身边的战友、天空飞翔的海鸥,看不到任何人烟;手机没有信号,家人也联系不上,仿佛是与世隔绝。

虽然如此,艰苦的环境,最能淬炼人的意志。徐也和战友们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捍卫着那片晶莹剔透的“海蓝”。南沙海域是台风多发区,徐也说,风大浪急的恶劣天气,他和战友在巡防途中也曾为出海打鱼的中国渔民护航,之后再见面,这些渔民常常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或者送来新鲜的鱼虾作为感谢的礼物。这小小的馈赠,让徐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价值,更让他体会到中国军人有强大的祖国和13亿人民做后盾。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很快适应了南沙生活,并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蓝色海疆。

在训练、巡防、站岗之余,徐也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钻研军事技术。2005年,他考入海军蚌埠士官学校,200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徐也主动要求回到原来的部队,回到自己坚守了两年的海防前线。

2以岛为家建功在天涯

“当兵就要当尖兵,就得敢拼敢闯,勇争一流。”再次回到部队,徐也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每一次训练,他都坚持苦练、狠练、精练,把动作一个个进行分解,哪个地方慢、不熟练就一遍遍练哪里。骄阳似火,训练后脱下防毒衣,浑身都是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三次参加基地、舰队防化专业比武,次次都是第一。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这是徐也微信签名上的句子。2015年8月,单位试点士官担任船(副)长,徐也兴奋极了,立即提交了申请。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徐也跨专业“杀出重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担任了南拖172船的实习副船长。

说起第一次组织出海训练,徐也现在想起来还是满满的紧张:“大脑一片空白,那几天都是发懵的。别人操纵舰艇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

遭遇挫折,徐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此后,海上训练时,徐也更加用心,仔细琢磨,总结经验,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很快,他掌握了新技术,适应了新岗位,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拖船副船长。

2017年11月,徐也通过全训考核,成为172船有史以来第一位士官船长;2018年12月,又调至南拖190船任船长。

16年来,有付出也有收获。徐也在比武竞赛中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8年7月,获得基地防化专业比武第一名;2008年8月、2016年8月,两次获得南海舰队防化专业比武第一名;2016年11月,获得海军第一届“防化杯”竞赛性考核单项第二名和个人综合第三名;2009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和二等奖;2016年,被南海舰队表彰为“训练先进个人”;2017年12月,被海军表彰为2015~2017年度“训练标兵”;2018年12月,被授予“建功天涯”先进个人。

3责任在肩热血写忠诚

戍守海疆十六载,徐也与家人聚少离多,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2004年,爷爷因病去世,徐也一周后才得知这个噩耗。几千里之外的父亲在电话中解释:“孩子,怕影响你工作,我们才选择爷爷下葬一周后告诉你,保家卫国是你的职责,可不能有一点闪失啊!”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最疼爱自己的爷爷去世,徐也伤心万分。他面对大海,大声地喊、放肆地哭,将思念化为泪水,把悲痛化为成长的力量。

徐也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们非常支持儿子的工作。在徐家,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堂屋墙上挂着的一张中国地图。徐也的父亲说:“这是徐也当兵时买的,他妈每次想他时,就在地图前站上半天,不停地用手轻轻抚摸孩子当兵的那块地方。”

“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我却无法在身边尽孝,没办法,谁让我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徐也说。

最让徐也感到亏欠的是妻子和孩子。结婚后,他很快返回军营,妻子在家替他照顾父母。“妻子怀孕期间,我也不能陪在她身边,直到孩子出生前两天,我才回到家,而孩子还没满月,我又回到部队。如今孩子都7岁了,我们团聚的时间一共也没有多少天,他见了我就像见到陌生人一样……”徐也心酸地说。

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徐也深有感触:“在南海岛礁的复杂环境下,虽然我们的船小,但肩上的担子却很重;岗位有大小,但奉献和追求没有大小。守卫海疆、报效祖国,是一名海军战士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义无返顾!”

【编后】16年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短暂,用16年的青春坚守信念、用16年的付出诠释奉献、用16年的进取践行使命,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徐也做到了!

从沧海孤礁,到浩渺碧海,徐也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视使命如生命,视海防线为生命线,自觉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能当本能、把责任当己任,摔打锤炼,砥砺奋进,充分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铮铮铁骨,折射出“海军精神”的时代内涵。

■文/记者杨雪杨存良图片由徐也提供

新闻推荐

百余青少年激战绿茵场

皖北晨刊记者日前从市教体局获悉,宿州市第六届运动会青少部足球比赛暨2019年宿州市校园足球联赛,在市第十一中学通济校区开...

灵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