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宿州儿女的奋斗与梦想 新汴河跨越历史焕发新生

拂晓报 2019-07-11 11:30 大字

一条河不会寂寞,流淌着闪烁的岁月,穿过时光的隧道,唱响时代的赞歌。新汴河从宿州出发,穿城而过,走过五十载春秋,时至今日,活力重新焕发。

从“古汴河”到“新汴河”

新汴河,是由宿州发源,流经灵璧县、泗县,江苏省泗洪县,注入洪泽湖的一条当代人工河流。1966年11月,当时宿县专区20多万治河大军,出于“治淮”需要,在唐宋汴河大堤以北,平行开挖出一条人工运河,命名为“新汴河”。

回溯历史,新汴河乃至宿州的源头在“古汴河”。唐太宗改通济渠为汴河,到唐宪宗时,出于“镇汴”需要,置宿州。宿州由此而来。“汴水流、泗水流,留到瓜州古渡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篇《长相思·汴水流》,赋予汴河思念与怨恨的情感依托。现在,这份长相思的情感“标的物”却早已湮没在宿州城下。

宿州因汴河而来,更因汴河而兴。汴河是宿州最深历史印记。在新汴河景区内,刚刚落成的汴河博物馆,可以找到许多“古汴河”的记忆。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汴河考古挖掘出的历史文物。徜徉在汴河博物馆,一品一物,都诠释着“古汴河”宿州码头的繁花锦绣,镌刻着汴河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深藏着宿州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千万宿州儿女奔赴“治淮”前线。开挖新汴河,有效解决了流域范围内“外洪内涝”问题,有利于农业灌溉和航运开发。新汴河是宿州人民对“治淮”工程的最大贡献。同样在汴河博物馆内,展厅内利用声光电等元素,把上世纪60年代开挖新汴河的场景再现出来,生动地刻录着宿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奋斗精神。

“古汴河”早已难寻踪迹,“新汴河”却熠熠生辉。她用有力的臂膀,承载着两岸风雨沧桑;她用温柔目光,关怀着宿州儿女的奋斗梦想。

从“新汴河”到“4A景区”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新汴河在发展大潮中渐渐衰落。当勤劳智慧的宿州人民再次把目光投向“新汴河”时,变化从此日新月异,面貌从此翻天覆地。

世纪之交,新汴河因长期运行、疏于整治,河道淤积污染、堤防损毁严重,两岸布满垃圾、杂草。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过努力,新汴河被列入国家治理计划。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新汴河治理工程,投资10亿元对新汴河河道进行彻底治理。这一契机,开启了新汴河嬗变的旅程。

2012年,新汴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完成以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作出以新汴河为依托、打造滨水宜居城市的重大决策。决定投资5亿元,用5年左右时间将新汴河城区段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景区秉承“提升水工程、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建设水生态、宣传水文化”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下转第2版)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