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拂晓报 2019-05-16 10:36 大字

本报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以来,灵璧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把发展培育壮大产业作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立足县域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思路,培育了一批能带动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和贫困户意愿,合理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引领全县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能力的贫困户向着幸福迈开了大步。 

规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该县不仅优化产业奖补办法,实行先建后补,根据实际产业规模进行奖补,而且还对不能自主实施到户项目的,由村集体统一实施,收益用于“三无”贫困户或奖补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杜绝“养懒汉”现象。按照“先整合、后兜底”的原则,及时足额保证扶贫项目资金需求。今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发展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7万个。

推广“四带一自”扶贫模式。该县采取产业带动,大户带动的模式,引导笑果饲料、林汇家禽、荷金来、兴程食品、唯农牧业等联合体与乡镇、村对接,支持浩园果蔬、雪原蔬菜、地利农业、郑楼蔬菜等经营主体建设扶贫基地。虞姬乡陈埝村瑞江牧业创新湖羊托管模式,尹集镇菠林村实行“村民委员会+养牛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合作社优先从贫困户中吸纳招收工人。

大力推进金融扶贫。该县突出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探索扶贫小额信贷与特色优势产业联动互动的带贫减贫机制,开发“合作社”+“托管”“租赁”“承包”“寄养”“领养”等形式,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学习技术、学会经营,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0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33.5%。

创新旅游、电商扶贫新模式。灵璧县积极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优势,积极培育电商和乡村旅游扶贫等新业态,目前,该县已实现村级电商、快递物流全覆盖;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2个,2017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841人脱贫。

做大蔬菜扶贫产业。为了有效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促进蔬菜扶贫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灵璧县建设了60个标准化大棚、温室扶贫产业示范基地6100亩,推行“合作社+大户+贫困户+贫困劳动力”运作模式,带动3200户脱贫。坚持“合作共建”,积极对接和县、南陵县和山东奥龙集团,共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宿州市计划招募116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皖北晨刊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近日,全省启动201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计划招募114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