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行囊满是爱和牵挂

皖北晨刊 2019-02-15 16:00 大字

有一种行囊,叫“家的味道”。行囊里,载满对亲人的爱和牵挂。

俗语说:“三六九,往外走。”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宿州火车站迎来春运返程客流高峰。皖北晨刊记者走进车站,看到乘客行李箱内、背包里都装得满满当当。鸡蛋、咸菜、腊肠、烧鸡……行囊里大部分都是食物。中国人也许不善言爱,但总会把爱放进食物里。在很多父母眼里,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如自制食材好,它们陪着孩子踏上新的征程,慰藉孩子的胃,也伴着孩子淡淡的乡愁。

“随着交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这两年乘客的行李也在发生着变化。年轻人出门较为简单,一个行李箱,装上笔记本电脑和一些书籍;老年人出行则多携带包裹,包内装满家乡特产、换季衣服等。”协助车站工作人员安检的车站派出所民警张家豪说,无论是在外读书的学生,还是务工人员,一件件行囊,都满载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依恋。

孙素兰:带上腊肠感受“家乡味道”

“儿子先回去了,我独自一人,东西拿多了,麻烦。”2月13日上午9时许,在宿州火车站二楼候车室,47岁的孙素兰等候列车到来,一个手提袋、一个装着电饭煲的塑料袋就是她的全部行李。

孙素兰,这些年跟着儿子在江苏南京做生意。四五年的异乡生活,让她觉得家乡的味道才最适合自己的口味。“就拿腊肠来说吧,南京也有,但味道偏甜,我们很难吃得惯。”孙素兰边说边打开手提袋拿出一串油亮喜人的腊肠,“馋的时候,上锅一蒸,腊味飘香,立马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

“以前回南京,都要带三四个包裹,每个包都塞得鼓鼓囊囊的,花生米、香油、家乡土特产……”孙素兰说,拎着大包小包,要挤上火车,也是个体力活。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东西在超市或者网上都可以买到,所以出门带的东西也少了,能买到的坚决不带,能快递的尽量快递,携带的多是些随身用品。

提起身边的电饭煲,孙素兰说,家里没人用,闲置久了反而容易坏,索性带到南京,可以天天煲汤给儿子喝。说是帮儿子打理生意,其实也帮不上忙,更多的还是做好后勤工作,料理好儿子的饮食,让他有个好身体,这样才能更加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生活。“我还专门在手机上下载了个美食APP,打算变着花样为儿子煲汤。”孙素兰的言语间流露着浓浓的母爱。记者欧雪

余峰:两桶土鸡蛋给儿子加点营养

肩上背着一个黑色包,双手各提一个塑料桶,余峰来到宿州火车站二楼候车室,放下手中的塑料桶后,神色稍显轻松。

余峰今年36岁,老家在宿州,2004年便到上海工作,如今是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师。“这次回上海,可谓是带着爱与乡愁到异乡奋斗,包里装着丈母娘给的咸鸡咸鸭,这些腊味历经岁月凝练,在远方游子的心头千回百转,是家的感觉,更是对家人的思念。”余峰看出记者对密封塑料桶的好奇,便坦言桶里是托人买的土鸡蛋,带到上海给儿子增加营养。“15年前,父母把对我的爱装进行李,而今,我又把对孩子的爱放进行李,这或许就是爱的传承吧。”

相较于大多数旅客的“轻装”出行,余峰坦言,自己的行李已经比15年前少多了,“那时,四五个包裹,装的都是家里准备的东西,炸的丸子、蒸的包子,还有一些家乡特产如烧鸡等。东西太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有的就办理托运。现在交通便捷,时空距离缩短,回家方便;物流发达,邮寄东西也便捷,人们追求轻便出行,行李也在不断‘瘦身’。再过几年,返程的行李可能实现快递运输,旅客只身出行就可以了。”记者欧雪

王昌军:母亲煮的鸡蛋包含浓浓的爱

2月13日上午9点,在宿州火车站二楼候车室,47岁的王昌军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低着头,不与身边乘客交谈。记者上前攀谈,方知王昌军此次一个人外出务工。

王昌军只带了一个绿色布袋和一个略显破旧的红色行李箱,行李箱的滑轮上沾满泥土。“布袋里装了些家乡的鸡蛋和苹果,留我在火车上充饥;行李箱则装满自己的衣服。”王昌军说,因担心遇到高峰客流,他早早便来到火车站。

王昌军家住灵璧县尹集镇,准备乘坐K5667次列车前往杭州务工。“一大早从老家坐车到宿州,要等到下午3点才上火车。中午,我就在站内等着。”因家里条件不大好,王昌军人到中年仍没有成家。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今,王昌军的父母健在,二老均在老家务农。“父母有哥哥姐姐照顾,放心。但我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于是选择外出务工。”王昌军说,经同乡推荐,3年前,他到杭州一家牛奶食品厂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

独自外出,旅途不免有些寂寞。王昌军直言,家乡食物可解心中忧愁。“行李中没有山珍海味,却能勾起我的食欲。老母亲煮的鸡蛋,包含着浓浓的爱。”在候车室,王昌军向记者敞开心扉,看到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他计划今年回老家找一份工作,争取尽快成家,告别在外漂泊的生活,陪在父母身边尽孝。记者俞鑫

闫化中:为儿子送去爱吃的特产

“给你哥哥留一口,开水有点烫,朵朵慢慢喝!”2月13日上午,55岁的闫化中带着孙子、孙女,准备乘坐K593次列车,前往芜湖。

候车室内,闫化中忙个不停,给孙女闫紫轩冲了一杯奶茶,还要照顾孙子闫昊轩。闫昊轩今年7岁,闫紫轩仅2岁,乳名朵朵。“儿子在芜湖上班,也买了房,孙子已经办理了当地的学籍,在那儿上学。”闫化中说,孙子放寒假后,就把他接回老家过年,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浓浓的年味。

陪孩子出行,闫化中的行李“内容”较多。爷孙三人共带了3个包裹,除了装满衣物的军绿色布袋外,一个白色口袋里面都是家乡的食物。“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没时间回老家过年,我和妹妹在爷爷这儿过的年。这次回芜湖,爷爷给我带了馒头、大白菜、粉丝,还有爸爸最爱吃的油炸丸子。”和父母在芜湖生活,闫昊轩对家乡的感情丝毫不减,尤其是家乡的美食,未等记者开口,他便抢着说。

看到身边的旅客纷纷“轻装”出行,闫化中心生感慨:“春运乘车买票方便,不用来回转车。随着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大家出行携带的行李也越来越简单,行李轻便了,车站拥堵也比以前缓解了。”几年前,闫化中出门要带上好几包行李,装满土特产,生怕儿子在外水土不服,不习惯当地的饮食。如今好了,皖北的特产在皖南也能买到,不必来回携带了。

“等儿子再奋斗几年,经济条件宽裕了,买辆私家车,一家人往返宿州就更方便了。”闫化中对儿子的工作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前往芜湖后,他稍作休息便要赶回老家,期待下一次团圆。记者俞鑫本版摄影:记者苏洋

新闻推荐

PPP项目推动城乡发展成效明显

本报讯近年来,灵璧县充分利用PPP模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安排项目,为打造山水宜居文明县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该县有10个项...

灵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