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小岗精神”的灵璧实践 从灵璧农网改造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拂晓报 2018-11-30 10:54 大字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有着“电力小岗精神”的灵璧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勇于变革,乐于创新,特别是在1998年,该公司探索实践的农村电网改造、农电体制改革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两改一同价”,使农村电气化事业发生了质的提升,农村电气化建设一浪高过一浪。“两改一同价”政策同时在全国推广应用,让百姓用电从“用上电”、“用好电”到“慧用电”转变。

趸售县的困局

“趸售县不是某一个县城的名字,而是那个时代县级电力公司的一种经营形态。供电企业买电,再去卖电给老百姓,收取中间差价。”灵璧县前生产副总、全程参与灵璧县农网改造的赵亚峰说,“那时候县城供电集中,电价稳定,到农村就是另一个价格,甚至每个自然村的电价都不一样,贵的几块钱。”

1998年农村电网改造之前,因为自负盈亏,趸售县供电公司的生存法则简单残酷。“同样买回1度电5毛钱,卖给县里用户6毛钱一度,但卖给城镇居民还是5毛钱一度,卖给农村5毛5一度,但是农村损耗大亏本,怎么办?只有靠工业,工业有电可卖7毛,用多挣的钱来弥补亏损。因此,趸售县公司一靠电量,二靠比例,居民生活用电比例越低赚钱比例越多。于是,灵璧供电人不停地改革,最终走出了一条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发展道路。

望“电”兴叹的蝶变

“1978年前,只有镇机关、学校用电,乡村都在望‘电’兴叹。”灵璧县朝阳镇张庄村老电工张持旺告诉记者。据介绍1986年秋天,灵璧县实现乡乡通电工程,从此结束了无电的历史。通电数年,村民用电只是“点个灯照个亮”,很多人家还是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

针对农村用电现状,国网灵璧县供电公司率先进行农网整改,提出“企业拿一点,农民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三个一点”口号,在全县拉开农网改造的序幕。改造后,由供电站实行“四到户”管理,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销售到户、服务到户,公示每户每月用电情况,到户电价每度电下降到0.84元以下。伴随成效的逐步凸显,灵璧供电公司创造的“贷款整改、差价还贷、限期降价”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

近几年,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步深入,国网电网公司提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两年攻坚战”工程,包括机井通电、中心村、村村通动力电等三个专项工程,国网灵璧线供电公司总投资7711.55万元,新增配变129台,容量14500千伏安,安装三相动力电表箱5465只,实现机井通电5465口井。

变化翻天覆地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如今灵璧县已拥有两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4座35千伏变电站,33条35千伏线路,118条10千伏线路,完善的电网构架可确保当地33.4万用户的电力供应。

改革开放的那一年,灵璧县供电局成立。在这40年间,电力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网系统也愈发的稳定、安全。如今,在老电网人的带领下,新生的力量不断地走上舞台。对于老“电网人”来说困难的一篇早已过去,对于新“电网人”而言,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启…… 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灵璧县重拳出击关停污染企业

本报讯废旧塑料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监管,违反国家环保要求,就会对土地、河流、大气等带...

灵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