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灵璧”探索——灵璧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综述

拂晓报 2018-05-15 16:39 大字

近年来,灵璧县充分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安排PPP项目,目前,该县共有10个项目通过财政部PPP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核,9个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总支出122.5亿元,其中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四批国家示范项目。“PPP项目可以说是新型城镇化的融资利器,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加速器。”灵璧县县长曾超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解读

PPP模式究竟是什么 

据灵璧县财政局PPP办公室负责人葛宇飞介绍,PPP项目是鼓励社会资本和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建设运营。它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的英国,此后传入中国,在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被部分采用。

葛宇飞说,PPP项目收入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完全依靠使用者付费,二是政府支付服务费用,三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核心内涵主要有4个关键点。首先,PPP合作的范围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其次,PPP必须采用竞争方式确定社会资本方,强调的是公开选择、好中选优;再次,依据运作方式,可以采取BOT、BOO、TOT等多种方式,不管哪种合作方式,必须有运营;最后,PPP是一种模式选择,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项目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探究

PPP能给灵璧带来什么

“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灵璧县副县长金广山说,“它可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带来了交通、电力、水利、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细化来看,这一模式首先有助于转变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介入到城市建设,形成长期性、常态化的资金供给链,在较短期限内完成单凭政府无法完成的项目建设。政府则可以把有限的财力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转移到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实现资金的更优配置,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

其次,还有助于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供给效率。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负责,不仅能将社会资本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够将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责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等优势融为一体。通过技术和管理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

重视

灵璧PPP项目“数”“质”并进

PPP项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效能倍增器”,灵璧的“起跑动作”颇显敏捷。灵璧县县长曾超多次开会强调:“要深入推进PPP项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有效投资,全面激发城市活力,实现灵璧大发展。”

为确保PPP工作顺利推进,该县一方面明确提出把城乡环境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项目,作为PPP工作的重点及突破口。另一方面,该县把评审并通过的PPP项目,全部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强化岗位责任,早谋划早推进,有效促进PPP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同时,在监管上狠抓五个责任:即强化项目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明确项目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压实审计部门的跟踪审计责任、财政部门的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责任、突出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责任。监督上采取三方面监督:即邀请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作为各个PPP项目的特邀监督员进行有效监督,确保PPP项目“数”“质”并进。 本报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安徽经济好新闻评选揭晓安庆日报社选送的9篇作品分获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

本报讯5月13日,2017年度安徽经济好新闻(报纸系列)评选在宿州市灵璧县揭晓。安庆日报社选送的9篇作品分别获得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安庆日报选送的《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大片》(作者安青平)和安...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