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复一个孩子 拯救一个家庭

江淮时报 2017-09-15 14:00 大字

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民生工程自实施以来,一大批的残障儿童得到了康复训练,有的孩子已经进入到正常的小学或幼儿园就读,切实减轻了大部分家长的痛苦和负担。 2017年,宿州市灵璧县残联继续加大贫困残疾儿童的康复力度,在残障儿童康复民生工程名额有限的基础上,进行扩面,扩大到0--14周岁贫困残障儿童的康复救助上,使更多的贫困残障儿童得到康复训练,以尽最大的努力达到 “康复一个孩子 拯救一个家庭”的目的。

一是“进的来”。贫困残障儿童要想得到康复训练,首先要通过筛查——审核——审批,最后才能安置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在每个环节实施的过程中,灵璧县残联都会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确保真正贫困的残障儿童享受救助,确保康复希望大、家长积极度高的残障儿童尽早接受训练。截至目前,灵璧县残联康复中心共有在训的0--10周岁智障、听障、孤独症儿童115名,40名10---14周岁的智障、孤独症儿童。

二是“留的住”。残障儿童进入机构后,通过康复老师们的认真训练,使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这样才能留住孩子,否则即使孩子进了机构,训练效果不明显,家长也会自动放弃,半途而废的。因此,提升康复教师的专业水平是“留得住”孩子的唯一办法。灵璧县残联不惜财力,高薪聘请专业特教、幼教、心理咨询、康复医师等专业人才,并加大培训力度,严格绩效考核,使老师们有压力感、有紧迫感、有责任感。让他们始终带着细心、专心、耐心、爱心去教育孩子。

三是“送的出”。康复机构只是孩子暂时的康复驿站,让孩子顺利进入正常的学校上学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最大心愿。因此孩子在康复训练的每一天,老师都会争分夺秒的教孩子学说话、社会交往、生活自理、主题认知等多方面知识,并和家长共同携手,家校共育,以尽早地能把孩子送入正常幼儿园或小学就读。

四是“跟的上”。残障孩子送出以后,对他们的跟踪服务一定要做好,康复老师们会定期的和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并不定期的到孩子家里,和家长沟通,叮嘱他们不要松懈对孩子的管理,鼓励家长持之以恒的做好孩子的康复训练工作。这样孩子才能不掉队。

残疾儿童犹如一棵晚开的小花,迟早都有绽放的那一天,犹如一棵柔弱的小树,迟早都有长成大树的那一天,只要我们给与他们更多的雨露阳光,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也一定会实现“康复一个孩子 拯救一个家庭”的目标。 (高逸堂 李雷)

新闻推荐

全市生猪屠宰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召开以专项整改落实 促进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媒体记者龙朝阳)9月13日,全市生猪屠宰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突出环境问题系统治理长效机制的通知》精神,对进一步提升全市肉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

灵璧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灵璧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