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团圆饭”

拂晓报 2022-02-16 11:08 大字

元宵到,春意闹。2月15日中午,在砀山县唐寨镇家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梅后军的住所里,一场特殊的“团圆饭”正火热开始。

7名老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品尝着节日大餐,一边高声交谈,欢声笑语不断,兴致高时竟唱起小曲,节日气氛浓厚。老人们来自4个不同的自然村,最大的79岁,最小的67岁,彼此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五保户”。

梅后军是市交通运输局选派干部,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五保户”这一特殊群体,每当谈到逢年过节时,老人们的眼中总是充满羡慕和期盼。梅后军遂萌生了将这7位“五保”老人接到家中一起过元宵节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春节后一上班,梅后军就开车从市里带来元宵、水饺等。前几天,他又在当地集市上采购了肉类和时令蔬菜等。元宵节上午,梅后军亲自下厨,忙碌起来。不一会工夫,凉菜、炒菜、烧菜、汤就摆满了一大桌。

一顿团圆饭让有着相似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的老人们迅速熟悉起来,他们畅谈过往的趣事,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老人们互留联系电话,叮嘱对方照顾好身体,相约下次再聚,让生活不再孤单。

王土楼自然村79岁的王钦取老人感慨地说:“我记不清上一次热热闹闹过节是什么时候了,今天吃了、喝了、唱了、欢聚了,过节该有的都有了,很是开心。”

来自段楼村78岁的段道礼老人也非常激动:“梅书记很贴心、很细心,菜做得很好吃,知道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内心想的是啥,今天的聚会给了我们一个家的感觉。”

作为宿州市第八批选派干部,在砀山县刚刚公示的2021年度考核结果中,梅后军为优秀等次。“我们选派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实践者,需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所需、所想、所盼。”把老人们安全送回家后,梅后军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只有充分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久久为功,才能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本报记者  傅子峰

新闻推荐

缤纷年货置起来浓浓年味扑面来

1月21日,埇桥区顺河镇集市上,市民在选购过年饰品。随着虎年春节临近,宿州市乡村市场处处呈现出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国红年味饰...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