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聚力书写群众满意“民政民生答卷”
本报讯 养老机构37家,共有床位3689张;村级养老服务站165处,实现全覆盖;发放适老化改造资金24万元;投资151.8万元建成县级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26435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或养老服务补贴;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实现十连涨……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涵盖了砀山县在落实养老、困难人员救助等各种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中取得的成效,聚力书写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政民生答卷”。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民政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模式,出台《砀山县民政局组织振兴五年规划》,成立砀山县民政局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注重加强学习强素质,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党建工作计划,对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双包村村干部(含驻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全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民政干部队伍,为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县15个镇(园区)均设立社会救助受理窗口,并落实每镇(园区)不少于2名社会救助专职工作人员,为165个村(社区)配备165名民政专干,负责各类救助统一受理和政策落实。
补齐养老短板,智慧养老亮点凸显。砀山县坚持“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原则,积极完善以“县为龙头、镇为主体、村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全县22家镇级敬老院已实现公办民营,有力提高了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依托,投资151.8万元建成“砀山县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为全县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配备智能手表、紧急呼叫终端等智能硬件终端,有力破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人才缺乏、服务管理不及时等问题。
扩大保障范围,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021年初制定“开局即决战 起步就冲刺 民生揽全局 ”的工作思路。聚焦全年目标任务,第一时间细化、量化、优化出台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人员救助民生工程方案。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兜底保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将低保对象覆盖范围从收入型贫困人群扩大到因病、残、学、灾等支出型困难人群。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口依规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优化创新机制,提升与现实贴合力。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建立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积极协调县人社局新增农村公益性岗位护墓员28名。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具备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积极就业,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激励和促进其劳动自救。实施分类救助,对低保家庭中的A类、B类人员分别按照不低于本人低保补助标准的30%、20%增发低保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加强动态管理,形成“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良性运行机制。
(李璇)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工作开展以来,官庄坝镇政府率先发力,通过“明”责任、“广”宣传、“考”成果三部曲,稳扎稳打...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