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就业环境 促进居民增收
今年以来,无为市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导向,通过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实现城乡居民就业有门、增收有路的目标。
拓宽帮扶渠道保障各类群体稳定就业
“自从儿子生病之后,我为了照顾他和孙子丢了工作,原本以为以后只能靠补助生活,没想到村上给我在家门口的就业车间介绍一份工作,不仅离家近,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每天干几个小时,一个月也能拿到1千多块钱的工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已经在就业帮扶车间里工作两年多的严桥镇脱贫户主玉蒂说起自己的工作时脸上流露出一丝激动。今年以来,无为市针对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脱贫人口、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需求,通过就业推荐、开展招聘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就业见习行动等举措对各类人员开展帮扶。共为全市617名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帮扶率为100%;在34家企事业单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共吸纳安置162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782名就业困难的脱贫人口和退捕渔民上岗就业,全市69家就业帮扶载体共吸纳563名脱贫人口就业。此外,结合服务企业用工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187场,组织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与用工企业面对面对接,实现家门口就业。
注重技能提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升级
“我当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比亚迪的焊工订单培训班的,学习了40天没有花一分钱,拿到证书后直接被比亚迪录用,现在一个月能拿七八千元待遇让我很满足。”福渡镇居民鲁长喜在比亚迪宽敞的车间里熟练地操弄着电焊工具,工作劲头十足。近年来,无为市“双招双引”持续发力,吸引了不少“专精特新”企业进驻。为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升级”,无为市依托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引导每个职业培训机构打造不少于1个品牌工种,并针对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开设数个热门培训工种。截至目前,已为市内9所职业培训机构授予电线电缆制造工、中式烹调师、挖掘机驾驶员、育婴员、保育员、家政服务员、电子商务师、砌筑工、茶艺师等品牌工种。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275期,培训学员8120人次。通过线上登记和实地调研,确定了8个紧缺型工种,在部分优质企业和民办培训机构当中推动建立“企业订单班”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量身开班,提高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实效。举办了首期比亚迪焊工订单班,32名参训学员培训费、食宿费、考证费全免,考试合格后直接输送到比亚迪就业。
搭建招工平台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
“在外地虽然收入不错,但是我的家在这里。现在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这里招聘,我就非常想回到家乡来上班。”在外务工多年的焦先生说道,他与现场的比亚迪工作人员就薪酬福利、岗位要求、工作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并投递了自己的简历。今年以来,无为市利用比亚迪、三只松鼠等大型企业资源积极引导有求职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更好地服务市内企业用工,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按照“时间灵活+地点灵活+形式灵活”的思路,结合城区人口分布特点及不同地段、不同时段人流量等情况,广泛组织开展广场(公园)招聘会和晚场招聘会。在企业聚集区的村和社区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促成圈内企业与村、社区建立常态化用工信息发布与求职招聘双向互动合作关系,组织企业到镇村开展招聘。截至目前,举办各类招聘会187场,征集企业60多家,初步达成意向2181人,赴太和、砀山、利辛等地区开展市外招聘活动8次。牵头为企业与市内及周边职业院校牵线搭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短期顶岗实习和毕业上岗就业无缝衔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技能人才输送渠道。目前,已与芜湖电缆工业学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职业院校进行业务对接。任志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砀山县围绕“清、拆、整、建、管”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整治“脏乱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挖掘文化底蕴,注重特色打...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