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的日子

大江晚报 2021-08-30 00:49 大字

少时,家中姊妹多,父亲一个人工资养活一大家子。猪肉凭票一斤七毛三,一个月也就供应两回。炒菜的油只有一种,菜籽油。大米一斤一毛三。我们家人口多,供应的大米根本不够吃,母亲就搭配山芋干、碎米、菜叶一起煮。所以,每天吃饭时就好比“小猪上槽”,谁还有心思挑剔菜品。

早餐基本就是咸菜、烂菜汤、水萝卜、烂萝卜头配稀饭。母亲偶尔用糯米加点小葱烙一些糍粑,煮两个咸鸭蛋,切分成八块,几只小馋猫吃后胡子一抹,乐滋滋地背着书包上学去。

春暖花开时,母亲带着我们去小镇外的田埂上采摘野生腊菜,经太阳晒个皮巴干以后,用清水洗净,然后腌制装入瓶中。想吃的时候,把腊菜切成碎末,配上毛豆或蚕豆,干红尖椒一起烹炒,一个字——鲜!

放寒假时,天寒地冻,冰冻溜子挂满屋檐,母亲干脆把一日三餐改两餐。中餐一锅烩,豆腐炖腊菜,用煤炭炉子慢慢炖着。一家人围炉而坐,其乐融融。

最喜哥哥从插队的地方,用草帽盛一些现摘的菱角、莲蓬或螃蟹。细心的母亲把蟹肉剔出来,然后用面粉擀面条,再放一些南瓜瓠子一起煮,学名叫“南瓜面”或“瓠子面”,那个味道,是迄今为止我享用过的最美最鲜的味道。

那时,夏天只有西瓜和冰棍。偶尔有外地装来一车安徽砀山的梨。经过长途跋涉,大多的梨都有点破损或腐烂,但是大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买一些回家,给孩子们解解馋。

“冰棍巧卖了,一毛钱三根啦!”这个声音,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乐意听的声音。每当这样的声音响起,我们几个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笑脸伸给父亲或母亲,期盼着他们施舍似的说:“给,拿两毛钱去,解解馋。”姐妹们旋风一样地跑向冰棍师傅那里,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一层包裹冰棍的纸,一口咬下去,嘴都包不住,可是心里只有三个字“爽歪歪”,有时冰棍快化了,一不小心就掉地上了。小妹急得直跺脚,头上的小辫子都被甩散了。心里的那个懊恼没法说,恨那掉地上的冰棍咋就那么不善解人意,咋就化得那样快?

那时,菜都是自家种的,不打药水。黄瓜、西红柿熟了,摘下来在衣服上擦擦就能吃。孩子们乘大人午睡时偷偷溜出去,在学校的走廊里玩跳皮筋、丢手绢、打弹子,有几个顽皮的会下到水里摸螺蛳,爬到树上捉知了,玩累了,渴了,就来一口黄瓜或西红柿,屁都不带放一个。

那些年的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每天晚饭后,各家各户备几张凉床露天一放,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互相逗乐,逗累了,就在凉床上睡下,父母就会用他们手里的蒲扇为我们摇晃着,驱赶着蚊子,驱赶着热浪。摇着摇着,我们长大了;摇着摇着,我们一个个像小鸟一样地飞走了。

摇着摇着,父亲累了,走了;摇着摇着,母亲也跟着去了。

筱竹

新闻推荐

固镇法院院长一行到砀山法院参观学习

本报讯6月9日下午,固镇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传康一行4人到砀山县人民法院交流学习。他们先后参观了砀山法院诉讼服...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