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海里唢呐声

拂晓报 2021-05-24 11:27 大字

2011年,宿州市的“砀山唢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俗称“喇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吹奏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如歌如诉、委婉动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节庆活动,唢呐是必备乐器。在各种地方戏曲、舞蹈、乐队中,唢呐是不可或缺的领奏乐器之一。

唢呐在砀山县历史悠久。据记载,唢呐自东晋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以来,砀山就有艺人开始学习演奏,并且不断创新发展,在民间广为流传,老百姓家里遇到喜忧之事,都有请唢呐班上门演奏的风俗。至明朝,中原沁阳大音乐家朱载堉极爱唢呐,他深入民间唢呐班采风,潜心从事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先后写出《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多部音律专著。后来,一些经过朱载堉授训的唢呐艺人随着因黄河泛滥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一道,辗转来到砀山一带定居。他们与砀山原有的民间唢呐艺人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使砀山唢呐的曲目更加丰富多彩,演奏音色更加灵动悦耳,从此发展兴盛起来。

据艺人们的口传记忆,晚清以来砀山的唢呐艺人有张、刘、王、陈等几家。这几家的演奏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张家班擅长吹奏明朗欢快的曲调,老百姓逢婚嫁节庆多请他们吹打助兴;刘家班偏重吹奏沉稳悲凉的哀婉曲调,当地多请他们为丧事奏哀乐;王家班擅长在演奏中夹杂一些民间魔术戏法,令观众耳目一新;陈家班另辟蹊径,在传统曲牌中糅进一些地方戏曲唱腔,表现力较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一个唢呐班大约七八人组成。唢呐是主导乐器,协配乐器有笙、二胡、笛子,以及鼓、锣、钹、梆、叮当锤等。在民间的婚庆喜宴时,热烈的开场锣鼓后,便是一段高昂的唢呐协奏曲《叫句子》或《凡字调》。那优雅动听的旋律,仿佛将人载上随波漂流的一叶扁舟,缓缓驶入清幽静谧的月夜平湖。接着是《百鸟朝凤》:一把唢呐模拟出众鸟的喧鸣啁啾,又仿佛把人带入那绿草如茵、春花烂漫的山林!尔后便是一段欢快热烈的曲调:节奏加快,奇峰凸显,高潮迭起,一忽儿如雨打芭蕉,一忽儿若虎啸龙吟,一忽儿像万马奔腾,一忽儿似山呼海啸。随着旋律的昂扬激越,吹唢呐者更是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吹笙者把笙尾翘上了天 ,吹笛者抖动起双肩,拉弦者摇头晃脑。待到乐曲达到高潮峰巅,那吹唢呐者两腮鼓起,一口气吹它两三分钟,直憋得脖子上青筋凸起。这时掌声雷动,叫好声一片,乐曲便戛然而止了。

第二阶段大致是集器乐、魔术、杂技于一炉。先是吹奏《补锅》:模拟的人物对话惟妙惟肖,诙谐风趣;模拟的钻锅声逼真形象,趣味横生。接下来便是《火烧葡萄架》:灯光熄灭后,一大碗燃烧的酒放在桌子中央,蓝幽幽的火苗使人们的面容改变了颜色,整个场地呈现出一派阴冷神秘的氛围。这时,演奏者便可以“丑态百出”、“恣意逞能”了:有的把假面具戴上,有的把一摞碗顶在头上,有的用鼻孔吹奏,有的吹着奏着嘴里便冒出两个弯弯的象牙,立时成了青面獠牙的怪物。“怪物”又从嘴中扯出取之不尽的红绿纸条。纸条堆满他的前胸,他饥不择食地将其揉碎吃进嘴里。须臾,嘴中便露出一个像竹笋一样的尖角来。茁壮的“竹笋”神速地生长,愈来愈高大完美,以致底端将“怪物”的嘴撑得圆圆的,而上端却已翘出数尺之高,宛若一根笔直的旗杆。突然,“呯”地一声,坠在“旗杆”上的“马蜂窝”爆炸了,一团熊熊火焰燃烧起来。俟至火焰烧尽,一串鲜亮的紫葡萄便挂在那里了——据说那是燃烧着的硫磺蛋儿。

这是砀山唢呐班在喜庆之事演奏的节目,而遇到民间的丧忧之事,砀山唢呐多吹奏《丧调》《水落音》,发出的音调悲悲切切、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让人听了不禁黯然神伤,悱恻凄凉。

据老艺人蒋法杰回忆,他的师爷张连生在世时常说:黄河故道以前流的是苦水,咱艺人心里也有倒不完的苦水,所以只有在给人们办丧事时,才能以唢呐来发泄胸中的悲苦和忿懑!

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唢呐艺人对旧社会人民群众的苦难日子感同身受,也只能凭借一支唢呐来倾诉满腔的悲愤了!

据史料记载,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就打砀山南边通过,穿越宿州埇桥后抵达泗州、扬州。宋朝时称汴河,舟船络绎,运输繁忙。南宋光宗五年(1194年),黄河泛滥决口,浊浪滔天,泥沙俱下,淤塞了田畴与河道,汴河遂成为废河。改道后的黄河此后流经砀山六百多年。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汹涌咆哮的黄河冲决了兰考桐瓦厢北堤,夺济入海,而原来的下游河道便成为黄沙漫漫的黄河故道了。从前的黄河故道两滩沙丘起伏、河道芦苇遮天。一首民谣便是其真实写照:“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嘴沙打牙。”那时不光是天灾,还有人祸,特别是荒凉的河滩芦苇荡里藏匿着土匪,他们拦路抢劫、打家劫舍、祸害百姓,致使黄河故道两岸的人民群众日子贫苦、提心吊胆!

新中国成立后,砀山的唢呐艺人也同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一起,翻身过上了好日子。那一把唢呐,自然也兴高采烈地吹奏出欢快的曲调。建国初期,砀山民间唢呐艺人张连生、陈玉兰曾参加过中国人民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并在华东地区文艺调研中,受到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或许是苍茫蜿蜒的黄河故道以其雄浑厚重的遗风铸就了砀山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豪放爽朗的情怀,聪明的砀山人利用黄河故道土质疏松、适宜果树生长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酥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每年的1.5亿公斤优质酥梨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且百万亩连片果林堪称世界之最!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两岸,遮天蔽日的果林空气湿润、清新宜人,形成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每年的阳春三月,黄河故道两岸万顷梨花吐蕊绽放,雪涛奔涌,银波荡漾,砀山变成了玉砌粉妆的童话世界!每年金秋时节,金黄的酥梨坠满枝头,到处硕果飘香,笑靥迎人,呈现出车水马龙、硕果累累的丰收繁忙景象。在梨花旅游节和酥梨采摘节期间,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或盘桓在梨树王前摄影留念,或登临鳌头观海高台俯瞰果林美景,或流连在老梨园里倾听梨花海里唢呐声,欣赏精彩的武术表演,或盘坐于沙滩看斗羊斗鸡比赛,或荡舟于瑶池烟霞领略逐波戏水的闲适,或徘徊于贡梨园享受自采酥梨的温馨,或参加碧清庄园焰火晚会体会其热烈喧闹氛围,或进入砀城剧院体验地方戏四平调的悠扬韵味,或进展厅欣赏琳琅满目的梨都书画摄影展览。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酥梨文化陶醉着每一名游客,让他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美好而甜蜜的生活当然也给唢呐艺人鼓足了表现的张力、铆足了展示的劲头,2009年第二届全国器乐大赛时,七名豪迈剽悍的砀山汉子王新领、王保山、张团结、阎华、单古军、刘道明、朱海宽组成的“梨乡吹打组合”在中央电视台精彩亮相。他们吹奏的唢呐曲《梨乡情韵》,节奏明快,曲调激昂,圆润悦耳,不时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然而,谁能想到,这美妙动听的旋律却出自砀山的农民艺人之手?难怪评委代表田青先生发言时激动不已,连连夸赞演奏得有味、有劲、过瘾……而后,砀山唢呐代表队又赴香港、澳门等多地巡回演出,赴美国演出,都博得满堂喝彩。砀山唢呐那悠扬的音符,响彻梨乡走出梨乡,将永远嘹亮在历史的天空!

谢玉纯

新闻推荐

2021年5月24日 计划停电工作

1.因更换高压柜,汀棠变汀园125线汀苑小区#02环网柜#05开关停电时间:07:00-16:00范围:【镜湖区】汀苑路:汀苑小区67幢、69幢、70...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