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残疾人闯出一片天

安徽日报 2019-12-12 07:16 大字

12月4日,记者走进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扶贫工厂,只见30多名残疾人坐在操作台前做手工编织,台面上摆放着发财树、龙凤呈祥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制成品。

“多亏了‘领路人’杨秋菊,让我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残疾人陈省芹说,“我虽然没有健全的腿,但只要有一双巧手,同样可以养活自己,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杨秋菊是朱楼镇陈寨村人,今年41岁,现为砀山县挚爱残疾人手工坊当家人。她丈夫因病残疾后,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难境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手工编织,经过不懈努力,学会了数十种手工编织技术。她晚上加班编织各种工艺品,白天到街上摆地摊销售。丈夫也跟着她学手艺,不久,家庭经济条件大有好转。

“我从丈夫身上看到,残疾人也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关键是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志气和信心。”杨秋菊说。脱贫以后,杨秋菊想方设法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困境。杨秋菊吸收一些会唱歌表演和会编织的残疾人,成立砀山县挚爱残疾人艺术团,经常到县城里和外地表演节目、销售手工编织品,这支残疾人团队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杨秋菊成立了砀山县挚爱残疾人手工坊,吸收了一批贫困残疾人务工。

10多年前,陈省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对生活失去希望。杨秋菊主动找到陈省芹说:“老大姐,你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啊。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加入我们的团队吧。”陈省芹加入了挚爱残疾人手工坊,不到一年就成了编织队的业务骨干。她变得乐观豁达,和以往相比像变了一个人。

2017年,陈寨村建了电商扶贫驿站和扶贫工厂,邀请杨秋菊和她的残疾人团队进驻规范化的厂房。杨秋菊高兴地说:“有了宽敞的厂房,我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去年初,杨秋菊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白天照看扶贫工厂,晚上照看家人,实现了工厂、家庭两不误。她的残疾人创业基地也越来越红火,如今员工有100多人,其中老弱病残占八成以上,已带动4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2017年11月,杨秋菊的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致富示范基地”称号。2019年11月,她荣获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

新闻推荐

砀山 建成首个宪法主题长廊

本报讯(记者周莹莹通讯员李永军)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砀山县首个宪法主题长廊在环城河法治公园建成。在不改变原有自...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