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蝌蚪文“惊艳”长三角文博会

皖北晨刊 2019-12-02 16:45 大字

“这次参加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日前,从上海回到家乡的砀山蝌蚪文传承人刘远方高兴地说,“我们参展的‘蝌蚪文篆书’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观众拍照留念、争相购买收藏。”

据悉,11月21日至24日,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博览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主办,主题为“建设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安徽省85家单位携带安徽文化产业改革创新发展最新成果精彩亮相,参展面积2324平方米。

“这些头粗尾细的奇异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在宿州展馆,一名观众好奇地问。“砀山蝌蚪文的形体就像小蝌蚪一样,书写时,注意起笔与收笔较尖锐,入笔有顿挫,中间稍前部分线条要加重。”刘远方一边回答,一边演示蝌蚪文的书写要领,观众们啧啧称赞,并纷纷掏出手机拍摄刘远方的书写过程。

“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奇异的怪字!”一位老人见到蝌蚪文止不住感叹。面对观众的疑惑,刘远方反复介绍。原来,蝌蚪文是“秦书八体”的一种,也叫“蝌蚪篆”、“蝌蚪书”,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从秦朝开始就已经有这种文字了,说明它历史非常悠久。在很多古老的器具上,都有这种文字出现。

“蝌蚪文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还是一门传世不多的民间艺术。”刘远方说。据他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跟随父亲和爷爷学习“蝌蚪文”。40多年来,刘远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向相关专家、学者学习、请教,并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砀山蝌蚪文的独特书写风格,既彰显毛笔书法的特性,又讲究整体美观对称,达到艺术化、图案化、象形化的艺术效果。今天这种如花似画、极富装饰美的书法,成为三代人传承的心血结晶。2013年,砀山蝌蚪文获评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刘远方被命名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砀山蝌蚪文”代表性传承人。

“蝌蚪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能读会写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古老的民间书写技艺已濒临失传,抢救蝌蚪文这一独特技艺刻不容缓。”刘远方说,“此次参展长三角文博会,就是为了把蝌蚪文非遗文化推向长三角,推向全中国!”为了更好地传承蝌蚪文,每年砀山梨花节、采梨节期间,他都到“梨树王”等景区,现场为全国游客免费书写,向游客介绍这种古老的文字;平时他经常深入中小学校,辅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学写蝌蚪文。蝌蚪文还登上酥梨包装箱,让砀山酥梨沾上古老文化的气息,伴随砀山酥梨传向全中国。

“砀山绝活”蝌蚪文参展长三角文博会,“惊艳”了大上海,不仅为砀山蝌蚪文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展示了其精巧奇异的独特魅力。李艳龙

新闻推荐

砀山“新农人”尉晓获“全国农技推广奖”

11月19日,2019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颁奖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宿州市砀山县朱楼镇梁寨村村民尉晓榜上有...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