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教育均衡风帆 驶向理想教育彼岸 合肥六中高标准打造“卫星联校”,促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

江淮晨报 2019-12-31 07:05 大字

合肥六中李斌书记在砀山二中调研卫星教学实施情况

合肥六中卫星联校学生

卫星班学生首用智慧课堂

合肥六中教师与合作学校教师共同教研

合肥六中教师在合作学校送课

未来的希望源于教育。

两年前的萌芽,一架“小锅”(小型卫星通信站)、一套“班班通”,将安徽教育资源相对薄弱高中学校与合肥六中连接起来,架起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筑教育公平的桥梁,循序渐进,一往无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两年间的积淀,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在江淮大地上尽情舒展,绵延不绝,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的孩子,充分吸收知识的养分,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书写“卫星联校”的全新篇章。

一颗初心助力教育公平落地生根

不久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出炉,其中明确提出:“通过试点探索利用宽带卫星实现边远地区学校互联网接入、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

作为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和合肥市高中教育的排头兵,合肥六中始终牢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以名校应有的担当和使命感,以促进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助力教育公平化在安徽落地生根。

“在对其他省份的考察调研中,我们充分吸收了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安徽和合肥六中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探索出一条带有六中特色的‘卫星联校’模式之路。”合肥六中副校长章伟介绍。

2018年春天,合肥六中正式开设“卫星同步课堂”,通过将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和严谨高效的教学体系与合作学校进行全过程同步对接,与省内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校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合作,共同建设“合肥六中卫星联校”教学研共同体,探索了一条实现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近三年的时间,合肥六中“卫星同步课堂”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谈起开设“卫星同步课堂”的初心,章伟表示,“在对安徽部分地市的考察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些地方的孩子很喜爱学习,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向往美好的大学生活,虽然受制于城乡差异,但他们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这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很打动人,作为‘六中人’,自然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六中人”的话语掷地有声。目前,合肥六中卫星联校已和淮南、淮北、阜阳、宿州、六安和安庆等地区的多所高中学校开办了覆盖高一到高三不同阶段的卫星班,一百五十余名教师协同教授,一千余名学生同步学习。目前,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且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整体精神面貌、学习的自信心也有了可喜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块屏幕,优质资源跨时空共建共享

一套智能化、全方位跟随老师和学生的摄像头、一块多媒体智慧黑板……走进合肥六中“卫星同步课堂”的主讲班,老师们不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而是用白板笔取而代之,并用平板电脑播放课件。实时直播是合肥六中联校的主要教学形式,直播课堂从合肥六中主讲班教室传到联校卫星班教室,只需0.26秒,无论身处哪里,合作学校学生都可以与合肥六中学生同时上课学习、作业考试。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丰富优质的课堂内容延伸到几百公里外的各个学校,千余名学生全神贯注,共同探索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

合肥六中高一年级卫星班历史老师陈静云介绍,合肥六中选取高一到高三的5个班级,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师授课,与省内多所学校以同教材、同课表、同备课、同考核、同作息、同教学管理的“六同”标准和“双师共育”的教学模式,共同实施教学,来实现优质资源的落地对接。“合作学校的老师们天天与六中老师同上课,周周与六中教师同备课,构筑了一个合作学校任课教师与六中主讲教师相互交流教育思想、探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极佳平台。”

张伟是合肥六中高二年级卫星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每天,他所教授的课程都会同步直播,辐射到全省各个“卫星班”中。“目前直播的课程覆盖了高考必考的9科,除了班级所有课程同步直播之外,我们任课老师要每周提前上报下周教学进度,还需要和接入班级老师进行一节课的电子备课沟通交流,并提前告之下周教学内容和教学注意事项。所有的考试也是同步的,他们的考试试卷和我们也是完全一样。”张伟介绍,“前不久,我们走访了部分对口接入的学校,可能是刚接触,这些学校对卫星班教学模式也是心存疑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班级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学习动力越来越足,这种成体系的、完整的、真实的教学模式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除了语文,原来听不懂的英语、物理、化学等慢慢的也能搞懂、弄通,不明白时,还能回放。”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电子阅卷系统、智慧课堂也会陆续引入卫星班,合肥六中联校将通过收集大数据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数据基础,合作学校卫星班考试信息、作业情况,都会生成实时分析与评价反馈,让数据来“说话”,帮助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卫星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陈静云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历史老师,她还是合肥六中高一“卫星班”的班主任。在她看来,联校“卫星班”让孩子们无需远离父母,既能享有合肥六中全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又能得到本校任课教师精心的同步讲授和指导。“孩子们既增长了学识,又开阔了视野;双师共育,则为老师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而教学体系的对接,对于六中与合作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

一种交流,架起通往梦想的坚实桥梁

当屏幕中的老师真实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除了兴奋和激动,“卫星班”的孩子们更加学会了珍惜,更能理解奋斗的意义。为了让卫星课堂教学深入到合作学校的卫星班,合肥六中老师会定期到合作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联校卫星同步课堂让学生、老师、合作学校都从中受益,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之前去实地给安庆十一中的孩子们上了一节课,他们的精神面貌很好,虽然他们的考试成绩与理想还存在差距,但我去提问时,他们会去想,会积极思考,我看到更多的是一颗颗热爱读书的好进之心。”回忆与这些孩子的初次相遇,张伟仍记忆犹新。

不仅如此,卫星班学生也有机会到六中跟班学习,感受六中多元的校园文化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年4月15日,对于来自淮北开渠中学的徐志力同学来说十分难忘,在六中高一(19)班的教室里,全班同学为他和班上21位同学过了一次集体生日。“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过生日,虽然和这里的同学只相处了半天,但这种集体感和班级凝聚力深深地感染着我,无论今后学习与成长中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徐志力说。

卫星同步课堂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优化配置,让全省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学校都可以共享合肥六中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法和经验,促进了省内教育均衡。近两年来,合肥六中卫星联校开展的送课到校、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互访交流等活动达30余次,参与教师百余人。

一生教育协力同心共筑美好未来

卫星课堂不仅是给学生带来变化,也对合作学校教师的成长大有助益。临泉县临化中学的老师们大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非常年轻,而合肥六中的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给予他们很大帮助。其中,合肥六中物理老师周勋在电子备课中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与学”的精华分享给合作学校的老师们。双师制教学,将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分工,合肥六中主讲教师制定教学标准、授课;卫星班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提点和课后答疑辅导。老师们的协同合作,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水准落地和对接。

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校际交流,合肥六中将与各合作学校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教学管理,通过“合肥六中联校”这个平台交流和传递经验,本着“校际教学团队协作,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初心,让这个教学合作平台真正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目前,通过全过程同步教学和校际教学交流,卫星联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卫星教学模式得到了各合作学校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卫星班也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合肥六中卫星班是帮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团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升学率的有效办法。” 砀山二中的苏爱功校长表示,“开学三个月来,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更高。目前高一年级的精气神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参加卫星班学习,学生树立起了真正的自信心,有了更宽广的人生视野,这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将弥足珍贵。而对于老师们来说,合肥六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角度,确实受益匪浅。”

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章伟表示,未来,合肥六中将与共同体的兄弟学校一道,齐心协力,不断探索,打造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智慧教育新模式,让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努力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有效促进安徽省教育均衡发展。万德华 刘贝贝 王骏超/文

新闻推荐

砀山一镇一村 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

砀城镇良梨村日前,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5部门共同审核...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