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民族情,传递徽之韵 安徽代表团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侧记

安徽日报 2019-09-19 07:17 大字

9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圆满闭幕,安徽代表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运动员、教练员和嘉宾们依依道别、互致珍重。历时9天的民族盛会,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民族文化盛会、民族团结盛会。安徽省以参加此次盛会为契机,引导各族群众切实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传播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本次盛会,是健儿们挥洒汗水、顽强拼搏的舞台。安徽代表团共派出85名各族运动员,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蹴球、毽球、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等10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参加人数和项目达历届之最。比赛中,夺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押加和毽球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赢得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成绩的背后,是安徽对民族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提供有力支持。2010年至今,省民委、省体育局联合命名了1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开展各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训练。全省各地大力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壮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队伍, 从省内相关高校乃至民族中小学校中选拔出来的民族体育人才,成为了安徽代表团的骨干力量。

从1989年至2018年,安徽省已成功举办8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由最初的3项发展到8项,参加人数从最初的不足200 人发展到1300余人,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发展,推动了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

本次盛会,是展示传播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窗口。“没想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还有黄梅戏元素,节目编排和设置匠心独具。”一位河南观众在观看安徽代表团带来的《徽之韵》表演项目后赞不绝口。运动会上,安徽代表团以黄梅戏《闹花灯》曲调为背景音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加上独特的体育和舞蹈技巧,将民间正月十五闹花灯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婉转悠扬的曲调、欢快的舞蹈,展现出徽皖大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次盛会,是各族群众深入交流、深化友谊的平台。回族姑娘周慧雅、朱晓雪,黎族小伙子王和章、林振岳,黎族姑娘符显巨,傈僳族小伙子单新杰,因为共同组队代表安徽参加高脚竞速项目,大家相识、相知,赛场上携手奋进、赛场下鼓励关心,好得就像一家人。训练中符显巨不小心掉杆摔伤。队友细心照顾、鼓励她,“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最终,这个“多民族家庭”为安徽省斩获了1块奖牌,圆梦郑州。

15岁的回族姑娘王菲,是砀山县民族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在比赛中,她对一位云南代表团运动员的高超技巧心生佩服。教练郑军便在赛后带着王菲向云南代表团的领队周勇教练请教。“我们都是一家人,欢迎你们来云南普洱交流、集训。”周勇拍了拍王菲的肩膀。王菲信心满满:“我会加倍努力,下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我还要争取参加!”体育赛事架起了一道交流的桥梁,比赛结果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不同民族、各行各业的朋友欢聚中原大地。安徽代表团运动员王和章说:“这个特殊夜晚,人月两团圆,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就像亲人一样团聚在一起。”大家共话民族团结,一块月饼跨越万水千山,窗外月光如水,滋润了各族儿女的心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闭幕式上,各族群众携手入场,全场齐唱《歌唱祖国》,歌声越飘越远,情谊越酿越浓,促进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李庄镇“小黄帽” 进校园宣传交通安全

晚报讯近日,翠屏区李庄镇政府自筹资金,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暨“小黄帽”赠送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防...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