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生姜芋

老年生活报 2018-12-05 08:32 大字

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的人们,对生姜芋也许并不陌生。

生姜芋其学名菊芋。菊芋呈纺锤形或不规则瘤形;皮有红色、黄色和白色;质地细致、脆嫩,但鲜食品质不佳。

正因有这个独特优势,生姜芋与胡萝卜、甜菜等一起,几乎成为三年困难时期饥民们赖以存活的“命根子”。

堂弟小我5岁,孩提时代正值困难时期。

当年的生姜芋,种植于沟边地头等零碎贫瘠之地。深秋季节,拔去地上茎杆,用翻扒或铁锹之类,挖出地下块茎。茎杆粗壮的下方,洋芋头特别多,个头也特别大。饥肠辘辘的伯父一边采挖,一边忍不住直咽口水。看着这些肉嘟嘟的不规则瘤型疙瘩,站在一旁观看的堂弟,抓起几个,一溜烟地奔向河边,清洗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小嘴巴,狼吞虎咽,像是刚刚享受了砀山梨一般。这一切,伯父看在眼里,于心不忍。他深知,小孩子生食冷冰冰的洋芋头,对肠胃不好。

当天晚上,堂弟直闹肚子痛,折腾了大半宿。

此后,生姜芋几乎成了伯父全家人的主食之一。何况生姜芋毕竟不是什么佳肴,偶尔作为咸菜佐餐可以,作为主食,很容易倒胃口。他们想方设法,硬是变换花样,骗肠胃接纳。或蒸煮或切丝炒,为主的作料就是粗大颗粒的食盐和葱蒜,生产队配给少得可怜的棉花籽食油,伯父家六口人全年也就三四斤而已;春节时凭计划供应带骨头的猪肉,人均2两,人们冒着凌厉的寒风排着长队翘首以待。

有过生食生姜芋闹肚子痛的经历,堂弟对生姜芋顿生厌恶。煮熟了的生姜芋,稍微好一些。不吃它,只有挨饿。他不得已硬着头皮将就着,有时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后来,因条件反射,堂弟实在吃不下生姜芋,只好改吃胡萝卜、麸皮。就这样,有生姜芋胡萝卜之类的填充肚皮,堂弟与成年人一起,终于熬过了那刻骨铭心的三年。生姜芋在挽救了许多生命的同时,那个特有的土腥味,也永远积淀在堂弟的记忆中。

新闻推荐

赵屯镇扶贫公益小岗位发挥脱贫摘帽大作用

本报讯“非常感谢镇村的领导,帮俺找到了村级道路及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员的工作,这不仅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也让我今...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