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长三角 为何需要这场文化盛会
11月29日,工作人员将一串橄榄核雕手串展品摆放到展架上。当日,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1月29日,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三省一市联手奉上的首个“大动作”。
同时,和各个省市各自举办的文博会相比,首届长三角文博会还是国内第一个以世界级大城市群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博会。
29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展会现场察看时指出,要积极推动长三角文化交流交融、协同发展,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李强说,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长三角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首先,从展馆分布上看,首届长三角文博会突破了按地区分布的常规模式。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探馆发现,展馆并没有按照三省一市,比如上海馆、江苏馆来分布,而是充分打散,三省一市的展位混合分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代表徐州“出战”的王秀英香包,对面是“创新之都”合肥;而运河文化名城扬州的不远处,则是“南孔圣地,衢州有礼”。
事实上,从文化传统和风格上看,长三角地区并没有那么“一体化”。
比如吴越文化,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等地,是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而以蚌埠、淮北等城市为代表的淮河文化,地处我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千百年来则塑造着该地区豪爽、乐天、侠义的淳朴民风。
再往北,即是以徐州为中心,覆盖周边宿迁等多地的楚汉文化。从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到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无不展现出楚汉文化的巍巍雄风。
因此在文博会现场,从展品类别上看,各地特色各显。观众无时不刻都在感受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感。
同时,也能体会出不少共通之处。
比如,南通的蓝印花布展位对面也挂着蓝印花布,来自安徽北部的砀山县。丽水的石雕,舟山的贝雕,还有蚌埠的玉雕,尽显匠人的巧夺天空。还有各式乐器,成为了徐州、扬州、淮安等多个城市的共同音符。
那么,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为何需要这样一场文化盛宴?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向澎湃新闻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对高级文化需求比较强烈。因此,举办长三角文博会的意义,首先在于促进文化上的更多交流,可以为“长三角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他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谋划和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还需要进入另外一个层次。
“也就是说,相对西方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还相对比较落后。”刘士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区域之间的文化协调性不强,缺乏文化认同感,则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同质化,从而加大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成本。
因此,在他看来,而举办长三角文博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方式的转型。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刚也曾撰文提出,要想促进城市群健康稳定发展,除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外,还需要在构建文化认同方面下功夫。
所谓“文化认同”,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李刚认为,具备了文化认同,那么城市群发生要素流动、商品交易以及其他社会交往中的交易成本或摩擦成本就会减少,从而有利于维系城市群的发展。
新闻推荐
主导产业生机勃勃,新兴产业星火燎原,首位产业茁壮成长 工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崛起
主导产业生机勃勃,新兴产业星火燎原,首位产业茁壮成长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