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 服务“三农”——记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院长詹秋文

安徽日报 2018-09-12 10:40 大字

[摘要]记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院长詹秋文

■ 本报记者 孙言梅

9月3日上午,在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办公室,55岁的詹秋文为即将开始的本科生新学期第一堂课《试验统计方法》做准备。这门课程他已经教了32年,而每个新学期开始,他仍会提前设计教案和课件。

詹秋文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长期从事高粱与苏丹草等饲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先后荣获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学科拔尖人才、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全省模范教师等称号。

詹秋文时常对学生说,农业专业学生要学会苦中作乐,农学研究得 “接地气”。在安徽科技学院饲草育种研发实验室,他的科研助理刘言龙告诉记者,詹教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每天晚上10点左右,当实验室的学生陆续回去的时候,老师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为了获取第一手素材,每年秋收时节,詹秋文都会头顶草帽,带着团队师生来到农田地里。他从凤阳到天长,从砀山到五河,足迹遍布田间地头。截至目前,詹秋文共主持选育国家级品种2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草业科技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取得科研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成果唯有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 ”詹秋文说,作为一名农学研究人员,除了搞教学和科研,还有责任积极推动成果应用。 2015年,在詹秋文的助力下,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联手大北农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免费为全省180名新型农民及种植大户进行专门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业知识培训。为搭建高校与企业对接的桥梁,詹秋文还接受蚌埠市科协、农林委的邀请,担任蚌埠市农学会会长,倾情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今年,蚌埠市农学会举办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反响热烈。

詹秋文常说,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集体、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詹秋文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亲自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通过传帮带、科研带动教学、基地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这些年,不少省内外知名机构开出优厚条件,想“挖”走詹秋文,都被他一一谢绝。 “没有安徽科技学院,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学校成就了我。饮水不忘掘井人,唯有坚守才是最好的感恩与回报。 ”詹秋文说。

新闻推荐

“五保”老人曹庆侠志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的帮助,感谢马鞍山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怀,我这辈子没什么可以回报社会的,捐献器官、遗体是我唯一能做到的...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