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少年班,“小戏曲人”初长成戏里戏外,姐弟俩的粉墨人生

齐鲁晚报 2018-08-29 02:19 大字

姐姐秦鑫正在上妆。 本报见习记者褚思雨视频记者张清直见习记者梁响

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山东梆子大赛正在备战中,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剧场内戏曲悠扬,舞台上一招一式,再加上精美的扮相,一场场剧目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秦鑫和秦胜语姐弟排练的剧目《挡马》是参赛节目之一。姐弟俩一个刀马旦、一个武丑,在舞台上配合已经十分默契。

扫码看视频。

扫码看图集。

戏里“长大”的孩子

终于有了专属戏服

演艺厅内,《挡马》音乐渐歇,一袭白色剑衣的“杨八姐”和身穿黑色打衣的“焦光普”谢幕退场。

拥挤的更衣室里,扮演杨八姐的秦鑫一件件脱下戏服。为了防止弄脏,她细心地将衣服反过来挂在衣架上。“这是我的第一件专属戏服,当然得珍惜啦!”说着,脸上还化着精致妆容的秦鑫,抽空来了个踢腿,“学一个月,不是很难练。”

“我最喜欢扮演杨八姐,武戏更酷,感觉很帅气。”卸完妆,秦鑫清丽的小脸露出,眉眼中溢满了温和的笑意。秦鑫刚满13岁,两年前来到剧团,这还是她第一次表演如此高难度的剧目。“《挡马》讲的是杨八姐乔扮男装入辽探军情,和酒肆主人焦光普斗智斗勇的故事。作为一出武戏,剑的使用以及椅子功,都需要和搭档默契配合,完成各类翻扑摔打的高难度动作。”

在秦鑫看来,干这一行摔打都是正常的,练得多了就不觉得疼了。排练过程中,对她来说最难掌握的是无实物表演。“剧中,马就用一根马鞭来表示,骑马出场、打马勒马等动作,都得用马鞭配合肢体语言来表现。”秦鑫说,舞台上只有“一桌一椅”,全靠演员的身段与表情。所以面对武功老师王恩春的反复纠错,她几次尝试都不得要领。

中午休息、晚上睡前

姐弟俩都会自己加练

“你这肩要打得开,脚得踢开,表演才有张力。”后台休息间,扮演焦光普的秦胜语头低低的,认真听着老师的教诲。“这次表演不是很满意,很多动作都没有做到位。”说着话,秦胜语有些垂头丧气。10岁的他虽然是剧团里年纪最小的,谈起戏却头头是道,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基本功扎实,才能演得好,没有捷径。”

“不是没想过放弃,想找老师换一个容易点的剧目表演。可我们俩谁都抹不开面子去和老师说,最后也就硬着头皮练下来了。”秦鑫说,苦练了一个月,《挡马》终于能完整的表演下来,只剩几个关键动作和神情没做到位。得到了老师肯定的鼓励,秦鑫和秦胜语更是鼓足了劲儿练习。

“这俩孩子中午休息和晚上睡觉前,都会自己加练,有时候练完功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王恩春说,整个剧团里就他们俩最努力,也最上进。

“戏剧需要童子功,我是刀马旦,秦胜语是武丑,相对来说基功要求高一些,要想登台唱戏,就需要更加刻苦练功。”秦鑫说,两人每天早晨6点起床练早功,每周一、三、五上午前两节的剧目课,加上一周五天每天下午2点练基功、武功,晚上放学还经常借教室练功……粗略算了算,姐弟俩花在练功上的时间,能占到全部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三。

“舞台上一个走翻身,台下得练20个、40个,才能保证台上那一次走得顺。”秦胜语说,学习戏曲,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都知道了。

“虽然苦,但演出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真好。”秦鑫一脸憧憬地说。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姐弟俩懂事让人心疼

秦鑫和秦胜语是亲姐弟,2016年9月底,俩人从安徽砀山一起来到剧团学艺。“这俩孩子可怜得很,却又懂事得让人很心疼。”剧团的武功老师王恩春感慨地说,他们的姥姥和妈妈都是唱戏曲的,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两人在这一方面很有天赋。

“2016年,孩子爸爸因为脑瘤过世,妈妈随后改嫁苏州离开了他们,俩孩子一直跟着姥姥生活,生活也很拮据。”机缘巧合之下,姥姥所在的砀山剧团老团长得知了兖州区正在招戏曲学员,为了不埋没他们的天赋,便把姐弟俩送了过来。

“剧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苦不苦?”经常有人这样问秦胜语。“一点都不苦。每天台下练功,台上排练,一日有三餐,还有稳定地方睡觉。你看,我已经练出腹肌来了。”说着,秦胜语掀开自己的衣服,洋洋得意地展示着。

“别显摆了,怎么不说说自己练功时经常分心挨摔的事儿。”姐姐秦鑫在一旁忍不住“吐槽”弟弟,语气中透露出关心和无奈。

努力是唯一出路

轻伤简单包扎又上台

“姐弟俩感情好的很,尤其是秦鑫,作为姐姐,很多时候都会让着弟弟,哄着他。”王恩春说,前几天姐弟俩人排练时,秦胜语体力不支从椅子上跌落,头顿时流了血。同在台上的秦鑫一把抱起弟弟,一手捂着流血的伤口,一边心疼的问弟弟“疼不疼”。

“起先秦鑫还冷静地喊老师帮忙,眼看着伤口的血越流越多就慌了,抱着弟弟哭起来,谁劝也不肯撒手。”王恩春说,别看秦鑫平时乖巧懂事,像个大人一样,只要一遇上弟弟的事,最先慌了手脚的一定是秦鑫。

“把头摔破是头一回,之前受伤的地方有衣服遮挡,怕姐姐担心我总说‘没事儿,摔得不疼’,晚上训练结束后再偷偷找老师上药。”秦胜语说,这次在台上摔伤,一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导致体力不支,另一方面自己在训练中分了心。“以后一定专心训练,练好基本功,不想在让姐姐因为我担惊受怕了。”

而经过简单包扎处理后,姐弟俩当天下午就又投入到训练中。“我们的处境不比他人,只有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姐姐秦鑫说,只有比其他人努力,才不会辜负扶持他们的老师、同学和老团长,才有能力照顾年迈的姥姥。

三年后,秦鑫和秦胜语将结束在剧团的求学生涯。“我们想一直搭档唱下去,当个名角儿。”说起梦想,秦鑫和秦胜语异口同声。“但当名角儿太难了,我们还是希望毕业后能进剧团,先唱戏,积攒舞台经验当一名老师,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联合职校开设专业班传统戏曲有了接班人

□相关链接

“小荷才露尖尖角,待看繁花满绿洲”。除了秦鑫和秦胜语,剧团里还有40位小学员。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10岁。

前不久的“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山东梆子”大赛剧目汇报演出活动,让王恩春感慨良多。两年时间,这群小学员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唱念做打表”样样精通,作为山东梆子接班人,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6年,兖州区文广新局与济宁工业技师学院合作开设了戏曲专业班,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为剧团培养一批专业的优秀戏曲学员,改变剧团‘青黄不接\’的现状。”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团长陈华升说,短短两年,小学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基础,更通过小班教学、文化课专业课两不误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从“戏曲班”到“戏曲人”的转变。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暑假期间学生们都不打算回家,想利用这两个月集训,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陈华升说,集训期间,男孩就直接睡在演艺厅,女孩睡在会议室。剧团聘了一个厨师,学员们打了饭找个阴凉地坐下就吃……“条件很苦,但他们都精气神十足,练功比平时在学校还要积极,更没有人想要放弃。”

“9月份,我们将参加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山东梆子大赛。”陈华升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比赛能检验发现不足,还能汲取其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小学员们都很期待。

新闻推荐

安徽网信办:@环保大扫除 多次恶意诽谤中国科大 被关停

为督促全省各地加强自媒体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营造健康有序的自媒体生态,省网信办自7月5日通报5起自媒体传播有害信息典...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