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唢呐传绝技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李艳龙
在砀山县砀城镇蒋营村南一处梨园,不时地响起婉转悠扬的唢呐声。人们常常看到砀山唢呐艺人蒋法杰,在这里指导学生练习唢呐演奏技巧。
“我一生酷爱唢呐,现在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传承的劲头更足了。我将会用毕生精力来传承砀山唢呐文化!”今年71岁的蒋法杰说。
蒋法杰11岁时就拜唢呐名家陈玉兰为师,勤学苦练,很快脱颖而出,13岁时就能独自演奏唢呐。此后,他又师从全国“唢呐状元”张连生。 “创新是唢呐艺术的生命。 ”蒋法杰说,他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他在继承师父们传统吹奏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民间戏法绝活,如吃火、吐彩纸、漱獠牙扮金刚、火烧葡萄架等绝技表演,创造出新的吹奏技巧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蒋法杰以独特的唢呐演奏风格,成为砀山唢呐艺术界领军人物,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唢呐表演艺术家。 1992年,蒋法杰参加全国“朱载堉杯”唢呐大赛,吹奏的《欢乐曲》获二等奖;2000年,他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首届中老年广场舞蹈大赛”,吹奏唢呐舞蹈曲获一等奖;2002年,他参加全国首届“中国舞蹈节”,吹奏唢呐舞蹈曲获一等奖。
为使砀山唢呐文化能够传承下去,2012年4月,砀山县成立唢呐传习所,作为负责人,蒋法杰积极组织开展砀山唢呐继承发展和创新等活动。他摒弃门派偏见,广收门徒,只要是慕名前来学习的,都认真传授,现已有20多个徒弟出师,并各自创建了唢呐艺术团。
“由于门派偏见的局限,以往砀山唢呐曲目都是老艺人口传心授,没有曲谱,全靠个人悟性揣摩,学起来很受限制。 ”蒋法杰说,他把传统和创新的曲目一一记录下来,并印刷成册。他一首首亲自吹奏,请专业人员刻录成光盘,学徒人手一份,让他们潜心学习。 “吹吹打打一辈子,活到老唱到老,我要把一生所学传给年轻人,让唢呐艺术代代相传,名扬海内外。 ”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蒋法杰等传承人的悉心传授,砀山唢呐艺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出现了王新领、阎华、王宝山、张团结、单古君等一大批唢呐演奏后起之秀。目前,砀山县唢呐艺术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县共有300多家唢呐艺术团,专业人员3000多人,演奏人员数万人,在国家、省、市等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荣获40多个奖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以“创业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砀山县“赢在江淮”第二届创业大赛拉开帷幕,来自全县的16个创业项目参与角...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