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权改革盘活“绿色银行”

拂晓报 2017-09-25 16:01 大字

在埇桥区夹沟镇辛丰村的一片山地上,果树葱茏,松柏茂盛,林下鸡羊成群,这片2000多亩林地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季辛丰园”,它的主人叫武钦水。提起这片林地,武钦水说:“多亏了林权改革的好政策,我连续几年获得林权抵押贷款,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与武钦水一样受益于林权改革的林农,在宿州市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取得林权证,明晰了林业产权,推动了林下经济、林业合作社的发展,造林户还可以利用林权证进入林权交易服务平台,进行林权抵押、流转,既让造林户吃下“定心丸”,也让资产可以合法“流动”,盘活了“绿色银行”。

宿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2007年6月开始启动,改革主要分两步进行。一是主体改革,即林木的勘界、确权,颁发全国统一的林权证。二是配套改革,即搭建林权交易服务平台、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业务开展、抓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等内容。截至2017年初,全市已发放林权证4.834万份,涉及林地面积156.199万亩;参加林改的农户数达23.1万户。

同时,集体林权配套改革逐步开展。宿州市全面建立了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完成了林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省、市、县联网和系统联网打印林权证工作。与黄山市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深入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林权交易市场网络。

全市各地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通过创新模式、政府扶持、农户自愿、示范引导、市场带动等运作方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逐渐探索出“林菌、林药、林蔬、林草、林粮、林虫、林禽、林畜”等多种模式,主要涉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间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初,全市林下经济发展152处,进行林下复合经营的林地面积7.32万多亩,年创产值5亿多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2.31万亩,林下养殖面积1.1万亩,森林旅游4万亩。建立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32个,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点评选9个,砀山县获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为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宿州市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坚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农民通过建立股份制和家庭合作林场等形式,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2017年初,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已由2007年的9家发展到297家。全市推荐评选了34个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6个省级示范社,3个国家级示范社。砀山县获得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林银合作初见成效。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积极构建林银协作平台,破解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难问题,市林业局、市农业银行出台了《宿州市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了金融支持林业的力度。全市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8宗(农户9宗,大户46宗,企业3宗),抵押林地面积1.34万亩,办理贷款7445万元,贷款余额1410万元。实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14宗,面积1.14万亩,评估金额8640万元。办理林权流转1508宗,面积5.8637万亩,金额3690万元。本报记者张化云

新闻推荐

安徽省两人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砀山残疾女孩李娟:“只要精神不倒下,生命就会有奇迹! ”

砀山残疾女孩李娟:“只要精神不倒下,生命就会有奇迹! ”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