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肥农交会看农产品消费市场新动向——“土”“特”回潮受捧 “健”“美”渐成风尚
■ 本报记者张玉芳
9月17日,合肥农交会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对农业市场而言,每年的农交会都是一座“风向标”,直观反映着农产品市场走向。而今年,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消费者看重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最爱谈的则是养生保健功效。
重品牌:地理标志特色产品热销
9月15日,农交会刚一开馆,来自省城的赵女士便直奔主展馆找到蚌埠市展厅。 “都说怀远的石榴最是甘甜,可平常担心买不到正宗的,来农交会就是为了买地道的怀远石榴。 ”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展会上,热销的都是一些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农交会前夕举行的“市长推介名优农产品活动”中,全省16个市的分管副市长充当“推销员”,就是为提升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了解到,“市长推介活动”要求每个市只能推荐一种产品,因此各地忍痛割爱,选出长丰草莓、砀山酥梨、五河螃蟹、怀宁蓝莓、当涂大闸蟹、涡阳苔干、芜湖江蟹、祁门红茶、阜南柳编、塔山石榴、淮南豆腐、滁州贡菊、霍山石斛、宁国山核桃、铜陵白姜、九华黄精这16种特色农产品集中推介展示。但事实上,除了这些,还有像蒙城牛肉、萧县羊肉、采石矶茶干、金寨板栗、固镇湖羊、枞阳板鸭等特色产品,都已深深烙进消费者心中。
来自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姜长云表示,现在,农业市场都在强调品牌创建,农业产业化企业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都忙于创建品牌。但是,品牌多了,各自为战,也加剧了内部消耗。他建议,“在各自创建品牌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品牌联合,加强区域性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的创建,集中优势,抱团作战,更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也有利于消费者认可和选择。 ”
重品质:不怕东西贵就怕货不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吃越土,越吃越纯。透过农交会可以发现,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追求正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
“粉丝比人家贵?当然了,我这可是手工粉丝! ”在六安市展厅,一名销售员耐心向顾客解释:“你看,机器做的粉丝,它少了漏粉这一环,因此看起来亮晶晶。纯手工制作的,看起来不好看,黑,粗细不匀,切口也不齐整,但是这种最纯、地道。 ”
过去,大家常说小户散养、手工制作不成规模,难成产业,但吃惯了规模饲养的肉鸡、机器生产的粉丝之后,人们又对土猪土鸡充满怀念,但凡听到土的、纯的、手工制作的,总是不由自主停下脚步,脸上写满了对过去的回忆。
只是,都说自己的产品土、纯,消费者也不容易信了。 “我就怕你们不相信,所以连蜂巢也一起带来了。 ”在农民合作社展区,一家蜂蜜合作社负责人捧着蜂巢,现场割蜜。这一番演示果然奏效。 “就要这个蜂巢蜜”、“我也来点”……虽然现场每斤蜂巢蜜,比罐装蜜贵了5元,可是短短几分钟,半桶蜂巢蜜卖得精光。
“真正的好东西,不怕贵。普通种植的葡萄四五块钱一斤,但我们用农家肥培植的有机葡萄,卖到上海普遍12元一斤,质量好的18元一斤。 ”蒙城县道源葡萄合作社负责人葛维超告诉记者,好产品不愁没市场。
重功效:
保健养生养颜成热点
当城里的、乡下的大妈们饭后都跳起了广场舞,当上班族下班后竞相晒出微信步数,可见当前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这一风潮也正蔓延到饮食领域,追求保健的养生文化成了消费新时尚。
在农交会展厅中,各类关于产品保健功效的“吆喝”不绝于耳:“买点三七粉吧,这东西吃对身体好,还可以护肤。 ”“试试黄茶,这是发酵茶,消食化滞,增强代谢。 ”……通过食疗来调寒热,“治未病”,把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用于农业种养殖,不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从中觅得新商机。
天长一家合作社展销的是芡实:“现在大家都注重健脾祛湿,合作社种了100多亩芡实,主打芡实产品。 ”亳州市一家农业企业主推的则是 “黑麦粉”,粗纤维,健肠胃,助消化。还有几家合作社推出小麦胚芽,“蛋白质,降压降血糖……”一听说降压降糖,一瞬间就有一拨人围拢到展位前。
就连俄罗斯展厅的几位金发美女销售员也掌握了这种销售技巧,只见她们操着流利的汉语,向过往的老大爷老太太推销着本国的“白桦茸”:“降脂降压降糖,比灵芝还好……”
新闻推荐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是近...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