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兴民富百业举
丰收的田野近几年来,宿州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夏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同时,农民进一步增加了化肥、种子、农机等生产投入,推行绿色增产模式,实现了粮食产量连年增收。2016年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970家、9893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229个,加入联合体的农业企业237家、合作社700家、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1286家,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带动全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总投资5582万元的新汴河宿州节制闸加固工程包括节制闸、船闸和翻水站,是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具有灌溉、排涝、航运、交通和工业供水等综合效益,控制流域面积达6562平方公里。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值1027.8亿元、增长9.2%,市级以上龙头产业516家。砀山酥梨进入“全国果品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30强”。宿州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整洁清新、优美舒适、积极文明的人居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广大农村更美了,现代农业更强了,农民群众更富了。宿州市引导果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酥梨、黄桃罐头、水果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数字果园”系统建设,对水果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宿州市33项民生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已提前完成任务,全部通过验收,实现了全市1259个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宿州市努力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规模、高效农业方兴未艾。这是夹沟镇夏刘寨村设施农业。近年来,宿州市积极发展“生态养牛”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推广“养牛—沼气—发电—林果”等生态养殖模式,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双丰收”。
“民之大事在农”。农业兴则根强,农民富则国盛。过去的五年,是宿州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五年。
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工作,厚植农业发展根基,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效;农业经营主体向多元化转变,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全省领先。农村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深入;“人地挂”改革、“劝耕贷”惠农贷款、乡贤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绿色增产攻关、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兴修、森林增长工程、民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系列工程,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生产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档加速,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变化翻天覆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宿州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余明明图/董虎武正彪崔猛张从本
新闻推荐
说起“爬拉猴”,砀山县唐寨镇于楼村果农于爱荣喜笑颜开:“别看这小小的‘爬拉猴\’,可是我家增收的‘金疙瘩\’呀。”“爬拉猴”,是砀山人对蝉幼虫的俗称。该县有70多万亩连片果园,森林覆盖率达71...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