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射洪县政协大力帮扶洋溪镇三房村,解决问题实行“销号”制—— 头顶烈日脱贫忙

四川政协报 2016-08-30 00:00 大字

7月23日下午3时许,射洪县洋溪镇三房村室外温度超过了35摄氏度。村“两委”活动室前的场地正在铺水泥地面,村民陈勇奎推着斗车来回穿梭,不时摘下草帽扇几下然后再戴上,继续工作。

“你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拿到多少钱?”“90元一天,虽然钱不多,但离家近。”陈勇奎一边说,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这不,马上又要打谷子了”。

对于今年水稻的收成,陈勇奎是看好的,“我们祖祖辈辈种地为生,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去年村里修了堰塘,所以今年干旱的时候,大家就没有像往年一样到处找水”。

射洪县地处丘陵地区,三房村又离集镇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三房村的发展。

去年,射洪县政协联系帮扶三房村后,就开始寻找脱贫突破口。县政协法制群团委员会副主任刘骁担任扶贫工作组驻村干部,“最开始的那几个月,我天天都‘泡\’在村民家中,和大家拉家常”。经过深入沟通,刘骁了解到大家最盼望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

把这一情况反馈给县政协后,县政协主席李晓曦便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筹集建设资金。7组新建1处拦田堰,5组堰塘扩容3.5亩,古井沟水库下游新建800米排水渠……如今,三房村的农田灌溉用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不仅堰塘建好了,路也修好了,省了半天绕远路的时间。”正当刘骁和村党支部书记银刚站在村委会屋檐下商量着即将收割水稻的事情时,村民陈在玉去镇上买东西路过,看到村干部都在,就停下电瓶车凑了过来。

三房村位置特殊,全村分散在三房沟和四房沟两条山沟中。虽是一个村,但是两条沟之间没有路连接,以前从这边到那边要绕3公里路。陈在玉朝远处蜿蜒在稻田间的一条水泥路指了指,“我娘家就在三房沟,现在两条沟之间修通了水泥路,回去方便多了”。

在刘骁的扶贫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每次调研时村民反映的问题,每完成一个就勾掉一个。翻开笔记本,他指着几个画勾的地方说,“水、路的问题都解决了,还有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没有做完”。

除了基础设施外,三房村没有像样的产业,成了刘骁最大的烦恼。不过,春莱家庭农场的发展,给他增添了信心。

“目前村里有两个家庭农场,其中一个就是春莱家庭农场,所以要努力把这两个项目做大。”刘骁对记者说,春莱家庭农场业主荣爱明是本地人,2014年回乡发展家庭农场,现在雇佣的基本都是本村贫困户,常年用工20余人。

“以前打工要到10公里外的集镇去,起早贪黑,每天也才挣12元。”贫困户蒲仁勇年近七旬,因和老伴儿都长期生病,靠种地入不敷出。春莱家庭农场成立后,他成了第一批员工,月工资有1200元,解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春莱家庭农场的落户,也点燃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县政协机关干部职工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由于劳动力不足,家庭养殖成为大多数贫困户的选择。贫困户马在友则另辟蹊径,承包了村里的1.6亩鱼塘。

“我们希望所有贫困户都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对于确实没有能力发展的,比如因残致贫,我们都按照‘五个一批\’进行了救助、兜底。”银刚介绍,通过和镇上对接,三房村会定期组织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村民到镇上参加产业发展培训。

“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快土地整理进度。”刘骁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扶贫情况后,又和村干部商量起了相关工作。原来,不久前,县政协联系上一家香桂种植公司,准备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指导三房村成立合作社,利用荒坡山地种四五百亩香桂,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算下来,一亩香桂一年能有1500元的收益。

“我们先去山上转一转,看哪些山地可以先整理出来。”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刘骁和村干部把土地整理工作作了简单分工。然后,头顶烈日,几人又分头忙了起来。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加速转型升级 加快项目建设 加大集聚效应射洪发力“三新” 积蓄发展新动能

□贾明高刘洋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张小星月日,射洪隆鑫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intercatstroup公司输出全套酒瓶盖技术及设备首批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产值万元至万元人民币,成为了隆鑫公司由“卖瓶盖”到“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