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俊:水墨世界的野逸深邃与意趣天成
杨蜀连
2015年,著名画家何多俊先生从艺五十年国画个展在绵阳的越王楼举办,作品主要以辛夷花为主题,有着古代诗人王维吟诵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墨意花语与空灵诗意,其素纸清水、意蕴神驰、云木繁蕊的作品给美术界以及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今年七十岁的何多俊老先生是中国当代美术界德艺双馨之人,近日又闻他的个人巡回画展在其出生地射洪县举办,5月2日,即联系何多俊先生,并与先生一道驱车前往射洪县文化馆观展。
出发那天早上,初次见到何多俊先生,颇为惊讶:他身材瘦小而单薄,面容清癯略显疲惫,清瘦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眼神安详平和;背微微有些弯曲,却依然不失风骨;他身着一件麻质的米白色中式布衣,言语极少却儒雅含蓄,轻言细语中透出人生千锤百炼之后的从容与恬淡。这种沁润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修养与熏染,早已赋予了老先生一种特别的气质。
走进射洪县文化馆,一幅幅磅礴大气、水墨氤氲、疏淡雅逸的绘画作品,带着画家独特的墨骨风韵与野逸天趣,如轻风扑面,错落缤纷地走进我的内心,如栖息辛夷丛林,享其幽美,陶然潇潇。何多俊先生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受过专业的东西方绘画滋养,在诗文雅韵中,他“高情不随流,毫端吐高洁”,追求中国传统国画中的意境以及笔墨精神,融入自己对东西方艺术理论的解读、体悟,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抱恙之身,“登高以壮情怀,探幽以增逸致,写生以益传神,访友以益博彩”,在艺术道路上思考、探索,勤奋耕耘,赋予其绘画作品厚重内敛洒脱俊逸之美。何多俊先生绘画,擅长墨色浓淡勾画皴染之流畅,其画面整体构图的韵致极具深邃之美感以及画面呈现的雅趣;在布局上,他的作品意蕴深远,不拘泥于干湿浓淡焦墨,而喜在墨色与结构上,妙笔生花,管墨磅礴,注入自己深厚的艺术领悟与修养,并融入墨色浓淡相宜皴染笃定厚重之创新意识,使自己的花鸟画、人物画呈现出具有何多俊个人符号的作品。我个人感觉,何多俊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耐人寻味,使人安静;有故事感,有宋朝遗风,既抽象又不拘一格,高趣古拙,雅致非凡。他绘画作品中的辛夷花(玉兰科,又称紫玉兰),树干大都古老粗拙、沧桑厚重、敦实野逸。绵阳市北川药王谷盛产辛夷,相传中医始祖岐伯和药王孙思邈都曾常住此谷采药治病。何多俊先生无数次入其谷,徜徉辛夷林下,以安静之心,观树观花观云,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体味辛夷古树林的壮阔、陶醉红萼初放之时的绚烂。他画辛夷树,自有胸臆澎湃藏储内心,他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异于常人的激情与稳健。我可以在他的许多巨幅作品中读到他雄健之笔法、刚劲之点线、生趣之辣练、天真之雅趣。其潇洒之用笔、成竹之胸襟,无不体现出画家本人思想的高洁与内心的强大。何多俊先生善于探究与思考作品如何画出自己的内心,如何运用水墨五色晕染出旖旎纯真的艺术世界。他美学理论修养极高,但他并不墨守成规,以己精神凸显禅意单纯古拙的世界。
他的国画意趣独特,功力深厚,野趣肆意,洒脱而深情。他目前很多作品都是以古老的辛夷花为背景,他画辛夷花,或白或紫或红或蓝,皆在笔墨脂染氤氲中,呈现“华如霜雪,实如星丽,素肤素肌,香浓兰桂”之天际意蕴,使人想立即逃离喧嚣纷杂的都市,赶快扑进茫茫山峦野谷中的辛夷丛林,只为在高耸如云的古老辛夷树下,摸一摸老树皲裂厚实的树皮,闻一闻四溢的辛夷花香。观其作品《云馥霞绮》《县圃英华》《旖旎春色》《东风云锦》《幽谷春霞》等,画面语言独特,优雅韵致,尤其是辛夷树,骨力苍劲,蕴涵厚重、古朴、恬静、野逸、细腻、雅玩、磅礴之天趣。我尤喜《云馥霞绮》这幅画:画面视野博大、墨色多维、高远激情,凝重粗拙的古树与树巅雪白饱满的一朵朵白玉兰,以及辛夷丛林树下或戏蝶或望花或发呆的几位古代女子,野逸之趣与豪迈之趣均蕴涵其中,颇有“霏霏白雪,木应霜而枯零,蓊青翠之茂叶,繁旖旎弱条,独滋茂而不凋”的深邃非凡。何多俊先生并没有遵从中国传统国画人物的审美标准,他国画中的人物,并非传统国人眼中的古代美人,画面人物身材面容经过画家意识形态的变形处理,抽象、隐喻、风格奇特。他笔下辛夷树下的古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皆生动有趣,朴实自然,不美,却别有一番韵味与古雅。画中女子皆面容普通、身材丰盈、五官憨厚,甚而粗拙,但神态各异自有天然有趣的怡然自得与自在空灵的清雅。画中女子或抚琴低唱或沉静赏花或携儿带女或纳扇不语,自有一种古代妇女日常生活中的平实与恬静,也折射出画家的审美心境——朴素与天然,自在与自得。他画中的古代男士,赏花,就乐在花丛中;抚琴,就静听琴声潺潺;远眺,就静静依树而立,这在《霑手花香》等系列作品中均可读到其味。完全是浮躁年代里大家所期待的高人逸士深藏幽谷野山之中的单纯灵秀、让人神往的意境。何多俊先生曾经说:辛夷,就是我的最爱,我的独爱!因而,他把很多激情都赋予了这种隐藏于绵阳药王谷古老的辛夷古树与烂漫之花。展馆大厅中央的一幅巨幅作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远处迷蒙的山野,粗拙高大的古树,满树繁茂的辛夷花,以及树下或仰头观花或抬头远望或执扇陶醉的七个古人,画面充盈着浓烈的大自然之美,磅礴大气、深邃厚重以及古人赏花踏春、静思闲游的野逸野趣,画面十分有趣,显露画家心中的“旖旎万态初装成,清芬一掬当年色”的韵味。
何多俊先生出生于射洪县武东乡一农民家庭,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父母生育五个子女,何多俊是家里老大。据武东乡史料记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就是武东乡人,因此,在何多俊的记忆里,自己读初中时,学校规模扩大,教室不够用,于是就借用位于金华山的陈子昂读书台作为校址,何多俊就在这个唐代诗人陈子昂曾经读书的地方读书。有一天,校长对学校学生讲话,感慨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学校的学生里能出现一个陈子昂这样的人,我们办学就有成果了。这句话,何多俊记忆非常深刻,他说:“即使半个多世纪已过,校长说的这句话还是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在六十多年前,贫穷的乡村里的孩子,没有多余的纸张与笔,小小的何多俊就在教室里捡老师用剩的粉笔头,在地上绘画。但是,就是粉笔头,同学们都要抢着去捡,因此,个子瘦小的何多俊常常抢不到。在记忆中,何多俊记得老师常常悄悄把粉笔头给他,何多俊欢喜无比,觉得这是老师给自己的最大奖赏。粉笔头不够用,何多俊又想到另外一个方法。他发现山上有一种白灰石头,可以在地上画出白线来,于是,何多俊就用这种石头,在地上、墙上、老式房子的木板以及风车、木斗上画。在何多俊的记忆中,儿时绘画的开始是莫名其妙的、毫无理由的:“我很小的时候,画娃娃就画得好,上课时也在画。”因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就派了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与他同桌帮助他。这个同学经常上课举手揭发:报告老师,何多俊又在画画。对绘画的痴迷与执着,让何多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欢悦无比。1965年,热爱绘画的何多俊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这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大学生。1985年何多俊先生调入绵阳文化馆任美术干部,1995年—2005年期间兼任绵阳美协主席十年。观其各个年代的作品,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沧桑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何多俊就以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与修养,画出了一批轰动全国的好作品。从1984年起至2003年,他的作品《敬爱的元帅》《血染的风采》《长江第一漂》《两弹元勋》以及油画《珠穆朗玛》等多次在展览中获奖。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却喜静,淡泊名利,低调而谦和。先生近年身体有恙,却一直顽强与病魔对抗,看书、写生、采风、进藏、会友,珍惜当下,乐观未来。先生对自己的艺术作品始终要求甚高,至今仍然笔耕不辍。他说:我爱辛夷品高洁,与君同有爱花癖,调朱染绿付丹青,沐手焚香摩素帛。与先生交流,受益匪浅,无论艺品还是人品,他确实是值得敬佩与敬仰之人。让我们能够读到他更多富有野逸雅趣的绘画艺术作品!
艺术简历
何多俊,1946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四川省民进开明书画院副院长、绵阳市美协名誉主席。
从事油画、色粉画、中国画创作,作品多次在文化部丶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其中,年画“敬爱的元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新闻推荐
□王炳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达到优良的...
射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射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