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孩子,回家吧!

四川日报 2016-01-22 00:57 大字

∥观察哨

◎2015年四川省各救助站接送1.5万人次流浪孩子回家

◎成都探索家庭寄养救助模式,帮助那些无法受到监护的孩子

1月4日,遂宁市救助站的车停在射洪县一间破旧的农房门口。当天,救助站工作人员把在外流浪的15岁孩子小诚(化名)送回家。在大家催促下,小诚缓缓走进家门。在小诚心中,父母对他没有爱,仅有的一点记忆就是拳打脚踢。“为什么打我?什么原因都可能!成绩考差了呀,拿(偷)了奶奶一毛钱呀。”小诚说,“只要我爸在家,我立马跑。”

小诚的情况并非个案。2012年起,四川省根据民政部号召,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活动。每年各地救助站要接送1.5万人次的未成年人回家,其中有部分孩子反复进站,多次救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杨伟说。

离家

送回家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又跑出来了

“有没有烟?”小诚伸出两个手指头,熟练地摆出夹烟的动作。这是小诚与记者说的第一句话:“都出来混社会了,跟人打招呼当然不能像个学生。”

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流浪孩子都有轻微犯罪经历,这不难理解,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要在社会上生存,大多靠小偷小摸。

小诚的父母都是农民,他六个月大时,父母就外出务工,一年最多回来一次。父母不在的日子,小诚由奶奶照看。由于奶奶年纪较大,对小诚的照看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做不来作业,老师特许我抄作业!”谈起读书那段经历,小诚讲了不少事。“老师也有任务的呢,我要是完成不好,他也不好过,就干脆让我抄了。”小诚得意地笑起来,露出一口黄牙。不过,小诚的学业终究没能持续多久,初中读了1个月,就辍学了。

辍学让父母意识到小诚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将小诚接到身边生活。可仅仅半年后,小诚受不了父母一着急就打骂的管教方式,偷偷离开了家。再次见到小诚时,已经是5个月后。这一次,救助站总共从成都接回4个孩子,大家互相留了QQ号。“在家如果过得不如意,还是要跑。都是兄弟,以后可以照应。”小诚说。

见过面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和小诚父母签字确认,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的工作就算结束。不过救助站也有苦恼:送回家的孩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跑出来了,救助站得再将他们送回,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救助站一家实在不能完成“宝贝回家”的任务。

回家

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家庭监护干预救助

如何走出孩子送回去又跑出来的怪圈?一种以家庭监护干预为核心的探索在推进中。

在民政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试点地之一的仁寿县,针对监护失当、监护不足、监护缺失的问题家庭,逐步厘清“政府、社会、家庭”三者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社会救助保护体系。

仁寿县金马路社区的孩子小谈(化名)曾生活富足,父母经营着不错的生意,将他送到成都学习。由于父母在经营中误入歧途双双入狱,小谈的世界突然变了——学习成绩下滑,情绪低落,内心压抑、敏感、自卑,甚至一度产生自杀念头。这让陪伴他的外婆十分着急,随后向仁寿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申请帮助。

“小谈的家庭监护是到位的,没有出现遗弃、虐待等危害他身心健康的行为。但外婆又无力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成长风险性高。”国际救助儿童会派驻在仁寿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社工谭为予表示。

对于这类物质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又缺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需要安排专业社工介入干预。仁寿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找到了仁寿县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曾琴,并与其签订协议,项目服务对象就是小谈。服务期限一年,分四个阶段服务,每个阶段设立服务项目和目标,阶段验收合格后付款。

“他和外界有隔离,把自己封闭在里面,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曾琴见到小谈时,他正沉迷在网络游戏里。曾琴除每周去一次小谈家,还与小谈的老师、同学,尤其是小谈的外婆加强沟通,召开家庭会议,大家一起讨论,在小谈成长中各自该扮演什么角色。

“与小谈建立基本信任后,下一阶段就将跟小谈一起设定目标,并最终助小谈实现目标。”曾琴表示。

新家

探索家庭寄养救助模式孩子在寄养家庭感受温暖

2006年开始,成都探索家庭寄养救助模式——帮助那些因监护人残疾、走失、服役等情况无法被有效监护的孩子。

“陶叔叔,姐姐现在当班长啦!”几天前,成都市救助站儿童保护科科长陶醉接到泸州小姐妹小琴和小莲(均为化名)打来的电话。来自泸州的小琴姐妹是成都市救助站寄养家庭模式的受益者。

家庭寄养救助方式有别于收养,是一种并不建立正式亲子关系的养育方式,虽然监护权归民政部门,组建的仅是“模拟家庭”,但孩子在新家同样能感受到温暖与亲情。

小琴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在狱中服刑,爷爷去世后,奶奶改嫁。三年前,小琴姐妹因为生活无着落,被当地公安部门送到成都市救助站。“她俩不是孤儿,不符合福利院收养条件。但父母又没办法抚养她们,像这样的孩子我们对其进行家庭寄养。”成都市救助站站长李仲强介绍,小琴姐妹的亲属中,最疼她们 的是奶奶。救助站多方努力,最终让奶奶的家,成为小姐妹的寄养新家。

2015年上半年,在跟当地政府交接好后,小琴姐妹脱离与成都市救助站的寄养关系。

孩子进入寄养家庭后,救助站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救助站不仅提供给寄养家庭每人每月一定的家庭寄养费,还派专人联系、指导寄养工作。“我们的资源有限,只要评估结果显示孩子已走上正轨,我们就将资源给其他更需要的孩子。”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罗莉介绍。

事实上,罗莉他们关爱的“孩子”范围在不断拓展中。杨伟表示:“以往我们关注流浪未成年人,现在我们将范围逐步扩大到困境未成年人,甚至普通儿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儿童福利事业会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刘星

新闻推荐

关于射洪县义乌商贸城综合体项目招商公告

射洪县投资促进局射洪县商务局四川泓义置业有限公司一、招商项目射洪县义乌商贸城综合体项目(以下称本项目)。二、投资者应具备的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成立...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孩子,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