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秋回家吗? 电话寄乡愁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9-24 00:15 大字

杨林芬整理货架上还未出售的月饼。

编者按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聚、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农村中大量年轻人进城,很多农村家庭分处两端,那这个节日的味道还在吗?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本报记者 廖晶莹 文/图

9月27日,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中秋节还被人称作团圆节,自古便有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中秋回家吗?”电话那头亲人轻轻的一个问句,勾起了游子心中的乡愁。今年中秋节虽是周末,但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都很难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孩童团聚。电话两端的几句问候,寄托了他们之间浓浓的思念。

曾经

农村过中秋花样很多

据 《中国民俗学》一书记载,在四川传统文化中,在农村,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橘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作“舞流星香球”。这些活动共同营造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以前,离中秋还有一个星期,就得趁着赶集把麻饼、蜜饼买好放在祖先灵位前供奉。”9月23日,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宝田村70岁的徐良基老人回忆道,在30年前,月饼也是条件好的人家才有的美食,而农村普通老百姓则会趁着赶集买圆形的麻饼或是蜜饼充当中秋节月饼。

徐良基老人说,麻饼或是蜜饼买回家后并不会马上吃掉,要先带着家中小辈在祖先灵位前进行供奉,长辈们还会借此机会讲述家族传承。在中秋节当天,整个家族的人还会聚在长者家喝酒赏月,联络感情。

“中秋节前后,村上的戏迷都要聚在一起表演高台,唱川戏。”射洪县太乙镇80岁老人岳大贵说,以前农村过节流行戏曲表演,中秋节也不例外。平时村里的戏迷都是不穿戏衣,不化妆,和着三弦、二胡等乐器随性“干唱”。而在中秋节前后,川剧表演者会精心地打扮一番站上高台,来场表演,庆祝节日。

现在

电话网络寄托乡愁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在家的人越来越少,和春节相比,中秋节前后,村里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会唱戏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了,节日不如以前有滋味。”岳大贵老人感叹道。

这样的感叹不仅出自岳大贵老人,在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杨林芬老人也有同感。

杨林芬和白体明老夫妻俩利用新房一楼开了一家乡村超市,中秋节前夕夫妻二人特意到芦山县城进了云腿、莲蓉蛋黄、五仁等当地乡亲喜爱的月饼。眼看一周过去了,货架上的月饼仅销售出去了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还多数是祖辈买给孙儿孙女吃的。杨林芬老人说,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那些爷爷奶奶都愿意买月饼给娃娃吃,也想让他们记住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

“年轻人都出去了,老年人舍不得买,月饼就这样摆在了货架上。”9月22日,杨林芬老人说,中秋节将至,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几乎没有人返乡,月饼卖得不好。

“我们也想儿女些回来过节,但他们挣钱重要,也不好随便提要求。”杨林芬老人说,自己的儿女都在江苏打工,挣的都是辛苦钱,往返一次的车费也不菲。在老人心中,孩子们春节能回家过年就很好,平时能多打几通电话就行。

心声

漂泊异乡倍思亲

9月下旬,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下坝村顺安安置小区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施工人员放弃节假日推进工期,确保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家。

“哪个会说不想家哦!特别是过节,就想回家去看看。”来自泸州叙永农村的建筑工人高怀勇说,中秋节要到了,走出工地,无论是菜市还是超市都张贴着团圆的海报,高怀勇说特别是看着别人一家三口手牵手在柜台前选购月饼,心中就五味杂陈。

“一是工地上的活脱不开身,二是也想给老婆娃娃多挣钱。”谈到中秋节不回家的原因,高怀勇说,雅安灾后城房重建任务重,他和工友们都想又快又好地完成重建任务,让受灾群众有个安稳的家;而另一方面,他想多挣钱,让老家的妻儿过得安稳一些。

“怕老婆舍不得花钱,我从雅安城里大超市买了一盒什锦口味的月饼寄回去。”从顺安小区施工现场走五分钟左右,便是一个快递点,在这里高怀勇将一盒月饼、几包花茶寄回了叙永老家。

对于在雅安如何过中秋节,高怀勇说,中秋节如果收工早他便去网吧用大屏幕和妻儿视频;如果下工晚就用手机和妻子发一段小视频。而对于中秋节自己是否吃月饼,吃团圆饭,高怀勇认为并不重要。

在施工工地上,像高怀勇一样漂泊异乡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对于中秋节,他们认为节日形式并不关键,关键的是远在老家的父母妻儿能过得好,亲人之间有一份相互牵挂的感情。

延伸阅读

民俗文化需保护传承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2008年开始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由此可见中秋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量。”文化人类学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焦虎三说,国家正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传承和保护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蕴含着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因为文化而有灵魂,一个民族因为文化而找到归属感。”

焦虎三认为,除了政策层面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普通群众也应该自觉沿袭当地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继承特色的民俗技艺,保护好民间的文化艺术财富。

“中秋佳节寄托的是对亲人的思念情怀,形式上的变迁可能受到时代影响,但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继续传承。”社会学者李巫熙表示,中秋佳节所传承的团圆、思亲等情怀不可丢弃。他说:“传统佳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维护家庭、家族和谐团结的桥梁。”

新闻推荐

土地流转有高招 利益联结“两头牵”

□本报记者刘佳特约通讯员王金冬成龙射洪县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业主和龙头企业给当地农民培训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灌输先进的经营理念,促农增收。园区管委会主任蒋桂彬介绍,今年...

射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射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