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亟需补上安全课
□本报记者 任鸿
6月28日至6月29日,遂宁连降暴雨,蓬溪县最大雨量接近200毫米。不幸的是,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冲垮两处房屋,导致一死一伤。而就在此前的6月25日,蓬溪县还专门开展了2015年防汛救灾应急演练,其中一个演练情景设置即为山体滑坡,两人被埋,最终通过多部门通力合作,被埋人员被安全救出。
在演练和现实中,相关部门的应急机制和处置能力值得肯定,但为什么一场橙色预警的暴雨就能夺走市民的生命呢?而这不仅仅是个案。每年汛期一到,因城市内涝等致人伤亡的消息就开始见诸报端。在这些事件中,气象部门都在不断发布各色预警,防汛部门也在及时启动各级预案,但大多市民却仿佛“置若罔闻”,最终酿成悲剧。原因何在?
记者以为,导致这些不幸的发生有自然灾害来势凶猛的原因,也有市民对暴雨“慢性”伤害认识的不足,还有政府部门预警信息的不对称,安全宣传、演练的不到位等原因。提高市民防灾避灾的意识与能力,完善预警机制是当前亟需补上的安全必修课。
当前预警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发布多借助小众媒体,无法实现全覆盖;二是发布的信息过于专业,市民认知有限,能接收的有效信息也有限。对此,记者建议,充分利用社区基层干部、网格员等人力传播信息,有条件的,应该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信息。而在信息发布上,应做更多通俗的解释,让市民直观认识到灾情发生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提升市民防灾避灾的能力。比如以村(社)等为单位,组织宣讲、演练,开展安全知识入小区、进校园等活动,让市民对暴雨等自然灾害不再“掉以轻心”、“手足无措”。
新闻推荐
小桥、流水、木屋、竹林、飞鸟、人家,一幅由麦秆和沙石制作的《望江楼》栩栩如生。这幅画曾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上获得产品创意金奖。2月2日,记者在遂宁市蓬溪县黄泥乡,见到了《望江楼》的制...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