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量体裁衣”治垃圾 环境不再脏乱差

四川日报 2015-07-13 10:03 大字

“屋内美如画,屋外脏乱差”曾是遂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走进遂宁农村,垃圾遍地、乱堆乱放的现象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路……近日,记者从遂宁市住建局获悉,通过综合治理,该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遂宁如何攻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7月3日,记者走进遂宁部分农村乡镇一探究竟。

“五有”标配村容变

走进蓬溪县新会镇田家坝村,清晨小雨将路面洗刷得格外干净,几乎看不见垃圾的踪迹。“以前可不是这样,村民环保意识差,垃圾随意乱扔。”该村村支书姚昌良说,过去由于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因此存在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等诸多问题,而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设置了两个垃圾桶,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并进行二次分拣。

除了村上有保洁员外,田家坝村还将全村365户村民按照8户至12户不等,分为40个保洁小组,每组每户村民轮流监督,负责组内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据遂宁市整治办相关负责人王明华介绍,该市在治理农村环境上施行了一套“五有”标准,即有资金投入、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现在,遂宁每个镇都有1个垃圾中转站、1辆垃圾转运车;每个村都有1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辆以上中型垃圾清运车;每个村民小组都设置有垃圾池、配备有保洁人员以及1辆手拉式垃圾车;每户配置2个垃圾分类桶。此外,遂宁2053个村都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写进了村规民约。”

垃圾分类“接地气”

记者注意到,遂宁农村家家户户门前左右各有一个垃圾桶,这两只垃圾桶正是仿照城里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设计的,将平日生活里的垃圾进行分类装捡。

垃圾分类,城里都难以做到,在遂宁农村是怎么做到的呢?王明华说,遂宁市在总结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农民日常习惯,以“可堆肥”和“不可堆肥”为标准,将垃圾分为了两类,“和村民讲垃圾分类,不能简单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要用农民的语言,易于大家接受。”

安居区聚贤镇石板凳村党支部书记蒋运凯说,之所以比照“可堆肥”和“不可堆肥”进行分类,是因为农民都知道,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会烂的”能堆肥,塑料、玻璃、金属等“不会烂”的不能堆肥,“会烂的,扔到一个桶里;不会烂的,扔到另外一个桶里。只要讲话‘接地气\’,大部分农民都能听得懂记得住。”

健全制度保长效

通过国家验收后,遂宁农村垃圾治理如何才能守住现有成果呢?

王明华介绍,该市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对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确立村庄清扫保洁人员队伍等作了规定。在此基础上,各乡镇“量体裁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

此外,遂宁还确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责任机制,由各村(社)、乡(镇)、县(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月测评考核和年终目标考核。“我们共建立了5个督查组,每天对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并实行‘暗访—整改—督导—问责\’的联动机制,对推进工作不力、效果不好、反弹严重的地方和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曝光、约谈,按照相关规定追究问责。”王明华说。

□欧欢 本报记者 任鸿

新闻推荐

四川4处古代壁画入选国家试点

X光体检让壁画“内伤”精确到毫米本报讯(记者吴晓铃)近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遂宁蓬溪县宝梵寺明代壁画结束了为期半年的数字化勘察测绘。这处有500多年历史的壁画,在X射线衍射、三维扫描等技术帮...

蓬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