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探路缓解农民贷款“难慢贵”
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中央、地方政府一直极为关注,银行业监管、主管机关、银行机构不断探索寻找着答案。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蓬溪县进行了创新探索。
□张中伟 本报记者 张学文
对农户信用评级,能不能贷,能贷多少,让农户心里有数
蓬溪县大石镇长坡村村委会旁的农户信用评级公示牌上,216户获蓬溪县农村信用社大石分社授信的农户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一目了然。记者了解到,长坡村全村共316户村民,农信社采集了293户信息,能够贷款的近7成。
能不能贷,能贷多少,信息“阳光化”,这便是蓬溪县为破解贷款难做出的新尝试。“之所以会出现农户贷款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农户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贷,能贷多少,所以不愿意去农信社。”蓬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全翔告诉记者,“为此,我们在全县各村设置了农户信用评级公示牌。”
村主任颜俊介绍,镇政府、农信社、村委会等相关人员,根据个人信誉和资产状况,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分为三A到一A多个等级,所对应的授信额度从5万元到2万元不等。在此公示的村民如需贷款,只需到镇上的农信社大石分社签一次借款合同,钱便会打到卡上,并且不需任何抵押。
此外,村民贷款还可随时得到公示牌旁边金融服务联络办公室的帮助。办公室成员由农信社大石分社管片客户经理任伟、村支书康开林、村主任颜俊等组成,按相关标准接受镇政府及农信社考核。
长坡村村民蒋志学便从中受益,他告诉记者:“现在贷款很方便,揣张身份证到镇上的信用社,签张借款单就办了。”
目前,蓬溪县农户获得的授信额已超过20亿元。
“三联三保”,解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抵押物权属不明确等五大难题
“农户信用评级”使贷款难得以改善,并且,因为将评级、授信两个环节前移,大大缩短了农户贷款时间。而且,经授信的农户信用贷款按照授信额度,两年以内可不分地域、不论时间长短循环使用,并可通过网点、网银、手机银行随时归还。
那么这一做法,能否“移植”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过程中?
对此,蓬溪县将抵押、担保等工作前置,探索出“三联三保破五难”模式。即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三方联动,建立保险、担保、补偿基金三重保障,解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抵押物权属不明确、价值难评估、信用无凭据、交易缺市场、权益难保障五大难题。
在此种模式中,建立政府性担保公司,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借款主体将收益向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向农村信用社提供保证担保,信用社据此发放贷款;若这一贷款出现风险,则先由融资性担保公司负责代偿。融资性担保公司无力全额代偿时,其差额由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清偿80%,农村信用社承担20%。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构成是,遂宁市政府三年预算1000万元,蓬溪县政府三年预算3000万元,其中2014年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市财政预算200万元。 在此过程中,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如出现经营风险,保险公司还可承担一部分。
养殖企业华亨泰丰公司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总经理薛恒钊告诉记者,有了这种模式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快多了,“去年底公司贷了400万元,提交申请后,不到一周就拿到了贷款。”
自去年创立这一模式以来,目前蓬溪县农村信用社已累计发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2535万元。
将支农资金存入农信社,解决贷款机构积极性问题
薛恒钊告诉记者,他去年底贷的400万元,远低于市场利率,仅此一项就为他节约了16万元的利息支出,“感觉贷款便宜了。”
其中奥妙何在?
蓬溪县政府金融办主任刘定华解释,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县里的支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再通过改革业绩向农村信用社主管机关争取支农再贷款来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实力,以此来使农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变得相对便宜。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中心支行已向蓬溪县农村信用社提供支农再贷款近2亿元,全县支农财政资金近2亿元存入农村信用社。这些,包括担保机制都成为农村信用社降低贷款利息的物质基础。
新闻推荐
李昌平在遂宁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 改革注入活力创新引领发展
本报讯(何光华记者陈岳海)9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在遂宁市调研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村改革和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要用改革为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注入动力,用创新引领农业农村工作发...
蓬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