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细功夫”少些“大嗓门”
□本报评论员 周明华
据本报近日报道,转变作风,正给各地带来新变化。要巩固成果,需要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尤其还要不断从细节抓起。在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镇政府,院坝前的公示栏格外醒目:“决策不科学、调研不深入;会议过多过长,工作统筹不够;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存在收取土特产现象。”公示栏上共有十条“四风”问题,条条见人见事,直白尖锐,一目了然。
用这种大胆“亮晒”的方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转变作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新会镇细化转变作风措施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是什邡湔氐镇出台的可操作的“十条细规”,包括帮贫扶困、精简会议、简化接待、严格考勤等4个方面,细化到在考勤方面,机关干部一天打几次卡,如何防止“走形式”等。
不由得想起《史记》中的一则小故事。据《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一次朝会结束,张释之满怀欣喜地向汉文帝高陈三皇五帝的盛世功德,不料汉文帝却一下给他泼过去一盆冷水:“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作为人,耳朵里当然都喜欢多进来一些恭维的话,但汉文帝却在“自谦”中提醒说好话者,要格外重视实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只有干好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做好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才能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将“四风”问题剖细、剖透,才能防止问题复发;只有出台更细、更准、更易于操作的“十条细规”,将防范机制细化透明化,才能使转变作风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非流于形式。
在“细”中坚守,在“实”上铆劲。“细功夫”是在“微”中见大,在“细”中展现实干精神。比如说,将“四风”问题上墙,将“十条细规”监督逗硬,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改变作风的诚意和行动,自然会获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这类例子俯拾皆是,如走进困难群众家里,摸摸被子厚不厚,看看油瓶子干不干、米缸子空不空,查查他们的房顶漏不漏雨;和群众同坐一根板凳,摆摆龙门阵,仰起脖子一口喝干大碗茶……
干部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细功夫”表面上看是“细”,里子却是“实”。所谓实,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不得不说,一些人好扯开大嗓门高声喊着要着眼大势、要轰轰烈烈转变作风、要惊天动地干大事,而对细节和“小事”却不屑一顾。这样会给人一种“口号高吼、行动高挂”、“形式铺陈、落实没门”的感觉。而要让百姓看到改作风的成果便无从谈起,如此,不但不能绘就一张官民和谐图,反而加深与人民群众的疏离感。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转型期,群众权利意识高涨,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少了细功夫、缺了实功夫,为群众办事就很难办到其心坎上。一些有利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就要事先经过全面调查,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一些涉及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项目,要充分运用博弈智慧做到利益均衡,将事项虑细虑全,群众必然会报之以理解、支持和欢迎。转变作风如此,其他工作也概莫能外。
新闻推荐
□欧欢本报记者任鸿10月29日,蓬溪县群力乡古桥村村民杨顺德来到遂宁市商务区步行街摩尔献血屋,用无偿献血的方式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60岁生日,也为自己无偿献血的长征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10年,行程...
蓬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