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菜田上收获新希望

四川日报 2013-11-13 14:38 大字

□唐亦锦 本报记者 张岚

由于地处涪江边上,坝地由河床淤积而成,土壤肥沃,船山区唐家乡“出品”的蔬菜,远近驰名,被评为全省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乡。然而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在带来沃土的同时,也屡受雨季洪水的侵扰。

今年遂宁遭受了“6·30”特大暴雨过后,记者曾到唐家乡采访,当时被淹没、冲毁的农作物近万亩,蔬菜产业损失尤其巨大。而今,几个月过去,11月7日,记者再度来到这里,探访灾后产业恢复情况。“现在正是莴笋卖得好的时候,批发每公斤能卖到3元。”上午9点,在唐家乡胜强农场钢架大棚内,农场老板余强正忙着把摘好的莴笋装箱,“南充业主派来装菜的车在等着。”

胜强农场,是船山区首个家庭农场,今年4月成立。该农场共有温控钢架大棚10.8万平方米。但在挂牌两个多月后的特大暴雨灾害中,农场130亩的蔬菜被洪水冲毁殆尽。“大棚里全部灌满水,河里的鱼都游了过来。”指着大棚上洪水留下的痕迹,余强记忆犹新。“眼下大棚里的蔬菜,都是7月底种下的。”唐家乡党委书记胡永光介绍,在常年与洪水的“搏斗”中,唐家乡已积累了一些快速恢复生产的经验。比如通过调整蔬菜品种,在洪水季节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蔬菜,减少损失。在挺过洪灾后,运用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膜下滴灌等新技术,增加产量、提早上市时间。“乡上组织我们学了很多应对洪涝的方法,还真有效。”唐家乡东山村村民罗建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唐家乡就成立了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本地绿色蔬菜水果产业发展。合作社定期邀请市、区农业和科技部门专家到村里,针对当地的地势、土壤、水分的独特条件,开展技术培训,并聘请种植公司技术员作为科技辅导员,分组指导、责任到户,常年到社员家中及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从而使灾后的唐家乡及时恢复了生产。

新闻推荐

“鱿鱼西施”:把烤鱿鱼做成连锁店

□本报记者程文雯文/图11月4日下午5点,成都建设巷内一间30平方米的小店门前,顾客已经排起长龙。小店里,一位长相甜美的女生正站在烤炉前扇着扇子烤鱿鱼,她就是被网友们封为“鱿鱼西施”的刁晗婧。今...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