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块悬石上有座千年古刹

四川日报 2013-03-01 16:41 大字

□张登军/文 赖杰/图

沿着一条逶迤的石板古道,走上一段山梁,可见一块块绝壁悬空的奇石,这就是石堂院所在。

石堂院位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绣山村三社,始建于唐代,毁于明末,清康熙年间重建。现存有晚唐时期摩崖造像,以及从唐代至宋、明、清时代的题刻,时间跨度在千年之上,内容繁多,成为绵阳一个独具特色的文物遗存。前不久,石堂院石刻题记及摩崖造像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间小道曾是古盐道

从魏城镇出发,往南经过一段水泥路,到达绣山村3社岷峨岭下,一条崎岖的山道出现在眼前,在山林之间蜿蜒到山梁之上。山道上零星地散布着不规则的条石,非常光洁,宽度在2米左右。同行的魏城镇文史爱好者郭光寿介绍,这条低调而寂寞的小道,来头可不小,距今约有上千年历史。

郭光寿早年曾查阅了大量史料,认为这条山道在古时曾是一条重要的盐道。原盐泉县(今游仙区玉河镇)出产的盐卤,一路从盐泉出发往三台柳池,过三合经三台到遂宁,往下运送到川南地区。另一路经绵阳,到成都等川东、川西地区。第三路则是从盐泉出发经岷峨岭到魏城,再到梓潼运送到广元。

石堂院建成之后,这条盐道又成了通向石堂院的观光大道。盐泉县衰落之后,古道却并没有荒芜。郭光寿回忆,小时候,他随大人到魏城镇赶场,这条石板路是惟一的通道。

后来,随着现代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石板路逐渐荒废。昔日繁华的千年古道,现在仅仅成为通向石堂院的山间小道。

千年古寺景观独特

据史书记载,石堂院修建于唐代,但具体时间并不明朗。因现存有唐元和四年(809年)推官沈杞与兄沈超游石堂院而作的《崔文公魏城灵泉记》题刻一方,由此可见石堂院的修建时间当在这之前。

石堂院的院宇建筑均修建在悬石之上,或因此而得名。悬空的巨石,一共有7块。每块悬石下面,都有条石支撑。近处感受悬石之奇,感觉眼前的光线瞬间暗了不少,耳听山林的风啸之声,再加上不时传来的滴答山泉之声,让人心生怯意,担心那巨石稍不留神就会滚落下来。

最奇特的,当属正中两块悬石,之间距离2米有余,悬石最上端,今人新建了一座木桥,将两块悬石连接起来。从下往上看,有“一线天”的味道,让人恍如在江油的窦圌山下。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小窦圌山”。

石刻记载魏城历史

虽然石堂院在多年前就已没落,但现存的石刻题记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遗存下来的摩崖造像保存较好,独具历史文化价值。

在一块巨石之上,保存有摩崖造像10龛,集中分布在宽3.1米、高1.3米的范围之内,仅有1龛保存相对完好,是晚唐时期的作品。其余或风化,或遭人为破坏。

在石堂院的悬石上,保留了大量石刻题记,从唐至宋、清,时间跨度达千年以上,现存较珍贵的有9处。其中,悬石西侧题刻的《宋西川转运司帖》,记录了宋朝西川转运司确定保留石堂院,继续开展佛事活动的历史。石堂院东侧的高凉泉附近巨石上的《冉震甫放粮记》题记,记录了宋绍定己丑(1229年),魏城遭遇饥荒,冉震甫赈济灾民的历史。清光绪魏城驿丞袁斌又在石堂院赋诗三首,回顾石堂院的历史,吟诵石堂院的清幽灵秀。

新闻推荐

今年先培育10个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到底啥模样,遂宁边摸索边实践本报讯(梁涛美记者张岚文/图)3月18日,记者从遂宁市农业局获悉,今年遂宁将培育10家家庭农场。而在此前发布的遂宁市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