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河长制 让象山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遂宁日报 2017-11-29 11:51 大字

11月23日,记者来到象山镇无神村,在该村的龙溪河河道边,看到正在巡河的该村4组村民王明祥,他只要看到河里有漂浮物,他便用自制的工具把漂浮物打捞上来。

“以前,河里的水脏得很,有时候还有点臭,我们从河边路过都要加快脚步,更不要说坐在河边休息了。”70岁的王明祥说,过去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图方便,部分居民直接将生活垃圾扔到河里,导致河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现在经过治理后,水清河畅,坐在河边的树下和老朋友休息聊天,感觉又回到了从前。

这是象山镇大力推进河长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象山镇按照中央、省市县安排部署,举全镇之力抓好河长制工作,对水环境治理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扎实开展河流整治、排污口截污治理等,加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推动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污染的河流清澈起来,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有问题,找河长”。这一口号既显示出了当地老百姓对河长的信任,也表现出了当地党政机关接地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良好姿态。

“我是村级河长,在开始河长制工作之初,经常都会有群众来找我投诉河道的污染问题。”象山镇无神村村支部书记覃德高说,河长制工作真正的是一项惠民工程,几年前,这条河道,一到夏天就会出现恶臭的气味,附近的居民不要说闲暇时到河边走走,就是有土地在河岸边的都不愿意来栽种,因为这个气味实在是太臭了。

“走嘛,早点吃了晚饭,一起到河边去走。”王明祥告诉记者,自政府实施河长制以来,河里的水清澈了,空气也好了,现在村民都习惯了早早吃了晚饭到河边走走。

王明祥说,他今年70岁了,可以说是与这条河相依生活了70年。他回忆,这条河在他小的时候是清澈见底,慢慢的他长大了,河里的杂草也生长茂盛,再后来,当地农民为了增收,利用沿河的地理优势办起了养殖场,当时的村民也没有环保意识,导致养殖场的废水等直排入河,对河流的水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现在好了,自推行河长制以来,政府责令养殖场进行了搬迁,河道的漂浮物有专门的保洁员每天打捞,河水又恢复到了清澈见底的模样。

河长制的实施,表明了象山镇党委政府重视水环境、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为了切实做好河长制工作,象山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社区)书记为成员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大英县象山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象山镇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以此督办河道水系治理,震慑涉水违法行为,加大水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凝聚治水合力。

河长虽然管的是一条河,但要解决的问题却超越了一条河。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推动力显然加码。

“以前没人管,大家你扔我也扔。现在有河长监管,有巡查员巡视,保洁员每天下河打捞垃圾,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排了。”无神村的村民黄许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维护河道治理了。

河长制的实施,解决了过去河道水环境问题多、反复治、集中治等问题,改变集中式、运动式治理历史,形成一河一策、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态化管理。

“通过深化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这种‘系在一根绳上\’的治水生态链,使治水网络密而不漏,极大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成为河道水系治理的有效抓手,成功破解了河道水系治理的困局。”象山镇党委书记熊健说,象山的河长已实现了辖区内所有河道水系的“无缝覆盖”,不仅强化了河道水质达标的责任,更落实了河道的长效管护。

(全媒体记者成红月)

新闻推荐

向家乡父老交卷

■刘裕国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好听的故事,说起家乡大英县,我就两眼放光,因为那里有卓筒井。高中学校的农场,是我的第二课堂,它与900多年后仍在发挥功效的卓筒老井隔山相望。那每一次情不自禁的窥探,都是一...

大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