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乡父老交卷
■刘裕国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好听的故事,说起家乡大英县,我就两眼放光,因为那里有卓筒井。
高中学校的农场,是我的第二课堂,它与900多年后仍在发挥功效的卓筒老井隔山相望。那每一次情不自禁的窥探,都是一次动人心魄的铸魂行动。
从那时起,卓筒井就是我心中无与伦比的丰碑,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一座等待开采的文学艺术矿藏。卓筒井,家乡的骄傲!
从那时起,把卓筒井的伟大与传奇告诉世界,就成为悄然溜进我心窝的梦。以至于,当我在川东名校蓬莱中学十多个初高中班、上千名学生参与角逐的“五四”征文竞赛中夺魁时,我冥冥中的幻想,居然是扶着学校楼梯的扶手,向着文学的大厦攀登,将来好动手写卓筒井的故事。
池鱼思故渊,梦鸟不离云。几十年东西南北辗转,当笔墨成为立身之本,回望故土,自然想到了写卓筒井。让卓筒井成为文学表达,让这个表达成为对故土生养之恩的一种报答,这就是我想写卓筒井的初衷。
一次次踏访和体验,一次次随各路专家考察,经过多年的材料积累、情感积淀和辛勤笔耕,2013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我任总编剧,并联袂老师肖云星、文友龙敦仁和杨俊富撰写的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太阳井》。
《太阳井》剧本公开出版发行后,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称奇,被认为这是“肥皂剧”泛滥时代难得的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正能量的好剧本,曾吸引来多家影视公司的垂青。
基于剧本文本在文字表现手法和文字诉诸读者感官上的局限,我觉得很有必要再度进行小说文本的创作,让那一段创造中华辉煌的传奇历史,更加生动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献给读者。我与参加该剧本原创的杨俊富,把数次前往卓筒井发源地大英场采风搜集到的,没有在《太阳井》剧本中用上的素材充实到这本小说中。同时,剧本在创作中的一些疏漏和遗憾,也在小说中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创作,这本长篇历史传奇小说《蜀盐说》付梓出版。手捧书卷,虽然不免有些诚惶诚恐,但还是感到欣慰,因为我终于向家乡父老交卷了。对于文中的不足,诚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和海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来,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载体,立足实际以“三抓手”有序推进综治维稳工作。抓队伍,建立“树型”工作模式。从镇到总支再到各村全覆盖,逐级成立综治维稳领导小组50余个,建立了...
大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