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将余步云 一个家族的心头之憾
余家祠堂外景。
定海古炮台遗址。
余步云家乡所在的肖溪古镇。
余家祠堂原被用作小学校,现在为当地一余姓农民的住宅,图为祠堂内景。
余步云的家乡就在渠江边上。
抗英炮台。
□邱秋文/图
|人物简介|
余 步 云(1774-1843),字紫松,四川广安人。嘉庆三年(1798),以乡勇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被提拔为游击,后任把总、千总、总兵。道光七年(1827年),率部随同陕甘总督杨遇春,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收复和阗,升为贵州提督。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带贵州兵,参与镇压湖南、广东苗民和瑶民起义,曾加太子太保衔,赐双眼花翎。道 光 十 八 年(1838),调任福建提督。后在鸦片战争中畏敌避战,不战而逃,导致定海被英军攻陷,两江总督裕谦等人死难。战后被清廷处斩。
在广安市肖溪镇,听得最多的是关于余步云的传说。
肖溪人都把余步云称作“余大人”,说起他来兴致盎然,滔滔不绝。
余步云何许人也?清道光皇帝时期的一位“宿将”。能称宿将者,自然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广安州新志》三十八卷古迹志中,对其有过记载:“余宫保故宅,州北肖家溪鹅滩上。提督余步云之第,今宫保府尚存,子孙世居焉。”能将其故宅记入州志,说明余步云确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战功赫赫 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余步云故居,是一个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四合院格局。虽历经近两百年风雨,但房屋的基本框架仍保存完好。据介绍,大院原本有一道朝门,很气派,但这朝门与右厢房先后被拆掉建了砖房,现在只能看见外观保存较好的正堂屋和左厢房。在左厢房檐下的青石阶沿上,有一个人工凿成的石洞,是当年余步云在此居住时的拴马石。当年这院子的朝门上写有“乾清门前走,子孙各奔腾”的对联。对联上句说余步云因战功赫赫,被朝廷封为“乾清门行走”。乾清门行走是清代朝廷侍卫的一种,即掌翊卫近御,常值班于内廷,皇帝出巡时扈从值班,其官阶次于乾清门侍卫,由御前大臣统领,足见其身份。下联则是对子女的要求:希望他们自己奋斗,各自努力。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说这对联实际上暗示了余步云后来将被朝廷斩首,其子女只能各奔前程,不能享受到父贵子荣的好处。
在《广安州新志》的人物传里有这样的记载:“余步云,字世蟾。号紫松,荣禄乡人。居肖家溪。生而倜傥,有智略。童时嬉戏,布石作阵,进退群儿皆有法。”这里的“倜傥”是说余步云的表现卓异,不受世俗礼法拘束;“智略”,则是有才智与谋略的意思。二十余岁的余步云,爱听人讲历史故事,很仰慕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高敖曹和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的为人,甚至曾经独自提剑外出闯荡。
闯荡未果,恰遇征兵。《广安州新志》记述其传奇之路:“时州人余步云,应乡兵募隶,经略麾下为向导,随大军蹙贼于黑滩,以功授把总。”
此后余步云在“道光六年,以川东镇带川兵六千,征逆回张格尔,并生擒和田贼首玉努斯卓霍尔,俘献之”。因为征伐有功,余步云的画像进入了紫光阁绘像御制功臣赞,这可是当时很高的荣誉。对此,《广安州新志》也有详细记载:“(余步云)紫光阁绘像名列第八,御制功臣赞曰:少怀忠义,奋勇随营,攻坚破阵,屡立勋名。川兵六千,将之西征,和田贼首,追之获生。”上述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当年余步云的风光,官方对其事迹的重视。
一路升迁,余步云先后担任重庆镇总兵和贵州、湖南、广东、四川、福建等省提督。其间,他多次率兵镇压湖北等地的白莲教起义,湖南、广东的瑶民起义和贵州的苗族起义,可谓战功赫赫,屡屡受到清廷嘉奖。就如他名字所预示的那样,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退缩投降 丢弃炮台率部西逃
余步云的人生变故发生在1840年。这一年英军进犯浙江,7月5日,攻占定海。清政府命令时任福建提督的余步云赴浙江会办军务,带福建福宁镇兵五百人赴浙进剿。然而抵浙后,余步云对收复定海并未采取积极措施,却随同两江总督伊里布在镇海东岳宫设宴招待英酋义律。十月,伊里布擅自与义律签订浙江停战协定,并轻信英军愿交还定海的许诺,自行裁撤外省调来客兵和浙江本省防兵。余步云所带福建客兵,也被全部撤回。1841年2月,伊里布因遇战事畏缩,由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江专办浙江攻剿事宜。裕谦督军收复定海,5月,裕谦任两江总督。时任浙江提督的余步云,率4000人驻防镇海,兼管定海防务事宜。其部属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位总兵率5000人驻防定海。英军利诱余步云,暗中牵制裕谦。而裕谦素来轻鄙余步云,深感其办事难资得力,但未及时撤换。驻防定海的葛、王、郑三总兵为防英军再次入侵,几次要求余步云拨经费加固工事,增添炮台,均遭拒绝。
同年7月,厦门失守,裕谦立即召集将士,举行盟神誓师,申明“敢有受夷一纸书,去镇海一步者,明正典刑,幽遭神殛”。余步云假托足疾,首鼠两端。这年8月,英军进攻厦门,定海形势紧张,葛云飞请求余步云增兵支援,余置之不理。1841年9月25日凌晨,定海再遭英军轮番进攻,葛云飞等三镇总兵率部奋勇抵抗,并再次请余派兵增援,而余步云却无视裕谦“相机援应”的示意,按兵不动,坐观拒援,以致三总兵血战五昼夜之后于10月1日战死于疆场。
英军占领定海,立即策划进攻镇海。总兵裕谦为保镇海不失,亲往重新部署,并自率千余人守城,令余步云领兵千余驻守制高点招宝山,总兵谢朝恩率千余人守金鸡岭。数日之后,英军逼近镇海,裕谦召集将士会议,商讨攻防大计,誓师血战。此时的余步云却表现得十分恐惧,借口“家有妻女三十余口”称病不往。10月10日,英军来犯镇海门户——金鸡山和招宝山。金鸡山驻守官兵英勇抵抗,重创英军。驻守招宝山的余步云却命令士兵不得开炮。并单骑上城,谒见裕谦,以“保全数百万生灵”为词,要求派外委陈志刚前往英舰求和。裕谦当面指责他“苟且旦夕,况有伤国体”。眼看英军攻至招宝山下,余步云竟然挂白旗示降。下令“不许士卒开炮,且两次上城请退守宁波”。尽管余步云的要求遭到裕谦拒绝,在英军由招宝山下登岸攀缘时,余步云竟然丢弃炮台率部西逃,官兵即时溃散。裕谦见状于城上鸣炮制止也无效果,官兵们纷纷绕过山后跟随余步云逃跑。英军不战而获取招宝山。
“你个灰面脑壳”族人们的痛觉
继而,英军又俯攻镇海城,尽管两江总督裕谦、总兵谢朝恩奋勇抵抗,10月10日,镇海还是失陷,裕谦以自杀的方式为国殉身,总兵谢朝恩也浴血战死,隔江的金鸡岭守军也随之败退。
此时的余步云已退至宁波。他一面派人带口信暗地与英使璞鼎查勾结,声称“俟有书信前来,本军门再为回信,向贵公使直道,必不欺隐”;一面却上书道光帝诬告裕谦率江南将备、兵丁数百名,“星夜溃走余姚、绍兴,所有衢、处二镇官兵,借以护送为名,概不入郡守城。”
此后宁波失守,余步云再退上虞。率先奔溃,将弁效尤,影响极其恶劣,此后清军凡遇敌即溃逃,且成风气,连失数城。
浙东三城失守后,道光帝命奕经入浙,收复浙东失地。当时,有人建议奏斩逃将余步云,以振浙兵士气,奕经惧怕“迹涉自专”,不予采纳。年底,奕经抵浙。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月10日,从杭州进驻绍兴,决定3月10日同时举事,分兵三路,收复三城。由余步云带领湖北抚标八百人,充当配合黄泰3月10日反攻宁波的总翼长,但余步云当日未按时赶到宁波南门接应,致使黄泰攻入宁波,孤军巷战,无援阵亡。3月15日,英军欲与余步云决战,而3月14日晚上,余步云就已逃跑。英军从樟市来犯,余步云望风股栗,不敢迎战,退避慈溪,驻西苑岭,与大宝山互为犄角。19日,英军大举进攻大宝山,时任浙江金华府协副将的朱贵率部英勇反击,英军遭到入浙以来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伤亡甚大。然而就在战斗关键时刻,余步云却丢弃西宛岭,带兵逃入慈溪城。当他得知朱贵在大宝山战死,又弃城狼狈逃走,连粮饷文册也抛弃无存。事后,余步云谎报失利原因,掩盖自己临阵脱逃罪行。
道光二十二年(1842)5月31日,清廷对浙江战事失利作检察,余步云的罪行终于败露,被押解至京,拟斩监候。
1843年1月24日,浙江提督余步云终于被押赴闹市当众行刑斩首。这或许是当初的余步云所不曾想到过的,更是肖溪家乡的父老乡亲未曾想到过的。而对其死因也议论纷纷。一曰余步云是朝廷忠臣,其死系奸臣所诬而被错斩;另一种则含糊其辞。如《广安州新志》在谈到余步云的死时也这样说:“英人犯顺,(余步云)调赴杭州保省城。步云驻上虞,抚流民,牵掣外匪,逾年卒,以失城罪见法。年六十九,国史有传。”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只用了“以失城罪见法”一笔带过,且称其“驻上虞,抚流民,牵掣外匪”,似乎有功,并未言其“以失城罪见法”是因“畏死贪生”所致。足见记史者内心的矛盾纠结。
据说余步云的头被砍下之后不知去向。当他的尸体被运回家乡,为让其能有一个全尸,家族的人用面粉为他塑造了一个假头颅安放在尸身上,以致肖溪一带就有了一个骂人的词儿“你个灰面脑壳”。这个骂人之词据说常常令余氏后代听了难受于心。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余步云举办了隆重的葬礼。1911年(宣统三年),肖溪余氏家族修建祠堂,据说祠堂的大殿正墙上,当年还供奉有余步云的石牌位,但此牌位已被住在这里的几户人家用柴草堆得严严实实,无法见到。
站在若干年前曾被用作乡村小学的余家祠堂门前的半圆形石坝中,望着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的这栋川东古建筑,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憎恨,是惋惜,是悲凉,似乎都不清楚。川东尚武,余步云就是凭借其勇武多谋走上了他人生的辉煌点。然而当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为何会变得这样怯懦胆小、变得这样贪生怕死了呢?
新闻推荐
四川出台国企高质量发展意见,多个产业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记者近日从四川省国资委获悉,《关于四川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