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我永远记得五十年前那次磨盘山祭祖

成都晚报 2018-04-09 10:41 大字

○温志航

50年前的清明节祭祖,我们一家人从梁家巷赶公交车到将军碑,再步行一段路,就到了磨盘山。徐徐攀登,放眼一望,山上山下,海棠玉兰桃杏梨李争奇斗艳,杨柳的嫩黄色透露着早春的来临,小麦青青,菜花金黄,远处近处的川西茅屋掩映在竹林之中……

磨盘山公墓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爷爷就安息在这里,多少区记不得,碑号我至今记得是314。爸爸的旅行袋里提着香蜡钱纸钱串子,妈妈的背包里装着几个白色的瓷盘和花生、苹果,还有桃酥、水果糖,都是爷爷爱吃的东西。我们兄妹三人,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在黄泥巴地的山道上。我手里拿着一支自己糊的鲇巴郎风筝,书包里放着一支木制的“拐把子”(用来缠风筝线的工具),兴致勃勃地踩着路边的野花,听着小溪奔腾跳跃、叮咚作响,看着蜜蜂嗡嗡嗡地与油菜花亲吻,享受着大自然为我们平添的许多生趣。爸爸笑眯眯地说:“今天清明节,见到爷爷不要伤心流泪啊!爷爷喜欢身体好、学习好、品德好的乖娃娃,你们争气,就是对爷爷最好的祭奠!上完坟,我们去踏青游玩,过一个富有特色的清明节!”

一排一排的坟茔从眼前掠过,我睁大眼睛用搜索的目光寻找着314号。“看见啦!那不是爷爷呀?”我喜出望外。这时候,爷爷仿佛一下从小小的坟茔中坚强地站起来,向我们招手,向我们微笑!好亲热,好真实呀!爷爷外貌酷似戴黑圆眼镜的大画家齐白石,也穿一件长衫,高瘦的个子,腰板笔直,十分硬朗,下巴下一绺银白色的胡须随风飘扬。爷爷是民主人士、政协委员,他在1960年走到人生的尽头,带走生命落日中的最后一线晚霞。“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爸爸领呼,我们虔诚地向他敬礼。

我们三姊妹为坟墓培上新土,爸爸从河边摘下几只嫩绿的柳枝插在坟头,缀上一缕春天的气息。听老师讲: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我心里默念着:愿柳枝茁壮成长!

尔后,嚼着水果糖的弟弟在蓝天上徐徐升起风筝,美丽的鲇巴郎拖着尾巴在天空翱翔,爸爸巧妙地把彩色的糖纸做成花环,套在风筝线上,花环节节飙升!看见孩子们玩性正高,爸爸用力扯断风筝线,往天上一抛,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弟弟捶胸顿脚、气急败坏:“赔起!赔起!”爸爸笑眯眯地解释道:“任凭清风把它送往天涯海角就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呀!这是古书上说的啊!”看着风筝直冲云霄,弟弟又有一种成就感,还鼓起掌来。

登上烈士墓园,这里松涛呼啸,绿荫葱茏,我在开国上将、独臂司令贺炳炎墓前默立许久。不远处,立有一小石碑,碑上写着:“四川戏剧家协会会员李明璋先生之墓”,我崇敬先生,儿时看过他创作的大型川剧《夫妻桥》,该剧曾经轰动一时,令我佩服!想不到先生才32岁就长眠于此,我心头一阵酸楚,情不自禁地向坟头三鞠躬。

祭奠完毕,全家下山,爸爸念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诙谐幽默地说:“今天杏花村肯定没有,我们去吃天回镇的……”“豆腐!”妈妈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50多年过去了,我却永远记得那一次清明节的磨盘山祭祖。

新闻推荐

四川省就业政策和服务将向农民延伸

到2020年,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0万人左右本报讯(记者刘春华)4月8日公布的《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农村农民将是四川省就业工作新的拓展方向。到...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