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农村新变化
观塘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特色农业助农民增收致富。
□前锋记者站 甘凤云 陈定军 蒋雨 袁秀娟 文/图
编前语:“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面貌改善,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建设美丽家园,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过上殷实富裕、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这不仅仅是前锋区农村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也是区委、区政府对农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真诚期许。3年来,这份承诺和期许激励着新区群众奋发进取,新区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记者在前锋区的广袤乡村看到,到处是群众勤劳致富的身影,蔬菜产业生机勃勃,农村交通四通八达,幸福美丽新村错落有致,“111”工程环线建设红红火火,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新区成立以来,该区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突出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幸福美丽新村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农”工作亮点频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拓展,实现产值3.6亿元;建成优质粮油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4.7万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7家,发展农民专合社147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打造岳庙、群模等20余个幸福美丽新村;20平方公里现代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基本形成,40平方公里“锦绣前锋”新型农业公园雏形初显;先后成为全国农业科技试点示范基地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带点缀其间,黄色的粘虫板星罗棋布……2月1日,记者走进观塘现代农业园区,这里处处透着现代、生态农业气息。
“我们紧紧围绕高产高效,以高端有机绿色蔬菜为重点,着力推进有机肥源建设和物理防病治虫新技术推广,促进瓜果蔬菜提质增效。”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说,园区的瓜菜都是一次性施足有机底肥后就不再施肥,防病治虫也不用农药,而是采用大蒜水、辣椒水等。
据介绍,目前,园区已成功种植高钙养心菜、太空辣椒、五彩辣椒、红秋葵、金株西葫芦等100多个新品种;近千亩蔬菜获得了有机蔬菜转换认证,31个品种得到了有机转换认证,思源红绿色葡萄获得了绿色认证。
获得认证的果蔬“身价”倍增,富了业主,乐了群众。“我在园区里打工,一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我边打工边跟着业主学技术,自己也种了几亩特色蔬菜,一年下来,收入有几万元。”园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附近煤坪、八里、河星、望坝、望八等5个村39个组的大批农民成为专职的产业工人,还带动他们发展特色农业,增收致富。
事实上,观塘现代农业园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2个乡镇、2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紧邻园区的代市万亩柚菜基地便是一个例子。
业主李劲在代市万亩柚菜基地有1000多亩红心蜜柚,2015年,蜜柚丰收,产值达150余万元,在基地务工的100多名村民也得到了红利。丰收让李劲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力争在3年后,将蜜柚规模发展到3万亩,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代市万亩优质柠檬基地,帽合村村委会负责人说,该村流转340亩土地发展柠檬,待柠檬有了收益后,一亩地给村委会7—10斤柠檬,按市场价折算。这样一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可增加上万元。
特色农业助农增收的事例不胜枚举。“观塘现代农业园区、代市万亩柚菜基地和万亩柠檬基地都在一条线上,也构成了我区‘111’大环线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前锋区委农办负责人告诉记者,“111”环线有特色瓜果蔬菜和新村美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休闲观光,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环线。
这三年,前锋区按照“一园两翼六基地”的发展思路,即以观塘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结合华蓥沿山翼、渠江濒水翼,打造优质粮油复合产业基地、红柚产业基地、优质茶果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养殖基地、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大力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让新区群众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
关键词 幸福美丽新村
日前,记者在该区岳庙新村看到,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记者顺着新村中央的台阶拾级而上,便民超市、警务室、留守儿童之家、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先后映入眼帘,展现出一幅幸福美丽画卷。
“100多平方米的居民楼里,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甭提这日子有多安逸了。”岳庙新村建成后,该村村民王志富经常念叨这句话。在王志富印象中,以前的岳庙村只能“靠天吃饭”“天一干,就什么都没有了。”而现在的岳庙村,“白天,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去镇上、区上打工,年纪稍大的,则留在村里给合作社打工,村民成了‘朝九晚五\’的工薪族,日子日渐红火起来。”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才能切实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对此,岳庙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精心培育蔬菜、红柚、柠檬等产业。同时,依托穿境而过的旅游环线,与周边的大田、龙山、偏马等村形成联动效应,开发特色旅游,实现农旅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发展。
近年来,岳庙村先后荣获国家级宜居村庄、四川省文明村镇、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等称号。
与岳庙村相邻的会龙村,距离代市场镇仅3.5公里,至广前路车程不到5分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本应走在发展前列,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2013年,在全村334户1111名村民中,共有贫困户56户201人,贫困发生率为18.09%,无村级集体收入,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
对此,前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底,会龙村人均纯收入达5470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300元,村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新农村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必不可少。会龙村党支部书记贺世芬介绍说,10多年来,村里最好的路就是一条泥结碎石路。2014年6月起,该村开始对全村的村级道路、便民路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基本完工。
“村上路修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贺世芬告诉记者,仅仅一年多时间,村里就发生了大变化。这也成为前锋区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的一个“样本”。
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物的新村”和“人的新村”统筹推进,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标准和“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碧峰、大田等幸福美丽新村18个;坚持新建、改建和保护性开发等方式相结合,新建代市群模、广兴劳动新村2个,改扩建新村42个,保护历史文化院落2个。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去最近的土井挑水来回要20分钟。现在,自来水通到家里,方便多了。”1月28日,看着家中水管流出的自来水,68岁的前锋区虎城镇洪远村村民汪元安笑着说。
记者在洪远村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安有一个水龙头,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为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件利民惠民的实事办好,2015年,我们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投入资金2024万元,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该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建成供水厂1处、集中供水工程24处、分散机井3871处,解决了5.2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题。
近年来,前锋区立足“三农”工作全局,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破题之作,累计争取到中、省、市扶贫和移民资金7929.38万元、各级避险解困资金9154.12万元、涉农资金2315万元等多个专项资金,并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强化多重投入手段,加快田网、路网、水网、林网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要致富,先修路。近3年,新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这条路大家盼望了多年,终于修好了。”2月2日,看着已经修好的通村公路,观阁镇农丰村村民冯昌桥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而2个多月前,“行路难”还是困扰着该村村民的一个大难题。
农丰村位于观阁镇北面,群众居住条件差,耕地高,道路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硬伤”,也成了农丰村240余户900多口人的“心事”。
路的问题不解决,消除贫困就是一句空话。2015年,前锋区采取贫困群众“点单”、党委政府“上菜”的个性化帮扶措施,坚持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先行,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农丰村公路建设步伐。2015年9月底,农丰村公路顺利实现公开招标,10月初开始施工建设,12月17日道路全面竣工。
“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村因交通而掉队。”该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责任、奋力攻坚,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区新建通村公路140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80公里、乡村旅游公路21公里,实现了“网格化”路网,农村道路四通八达。
道路建设在加速,农田、水利、绿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近年来,该区按照布点、连线、成网的思路,以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大兴农田水利,高效推进田网建设,不断增加林地面积,有效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该区已新建及整治山平塘427口,新建蓄水池252口,新建及维修渠道265.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400亩,改善灌溉面积4600亩,培肥地力30万亩,种植优质蔬菜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土地改革
第一次听到前锋区正式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消息时,观塘镇八里村村支书唐秋林心里暖暖的。
看着附近几个村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巨大收益,而自己村上很多空闲土地因为权属不清等原因没法流转,唐秋林急在心里。前锋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攻坚战“打响”后,一下子解决了唐秋林心里的难题。
“这地以后不管谁种、怎么种,承包权都是我们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近日,八里村村民何开勤从合作社领到新一年的土地租金。他说,当地不少村民老早就想把地流转出去,可盘算来盘算去,还是放不下心。“假设5亩地分成了8块,村南村北都有,后来又跟村里人换了地,时间一长自己都搞不清,要是再流转给别人,以后找不着咋办?”
土地确权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何开勤说,土地确权以后,自家的土地有了“户口本”,上面载有承包人姓名,承包土地位置、面积、空间方位示意图等详尽信息,是农民获得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近年来,前锋区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顺利完成全区10个乡镇25.41万亩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以此快速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小型农田水利使用权等“多权同确”。该区规范建立农村产权管理、价值评估、产权流转交易“三大服务体系”,有序流转土地5.37万亩、林权1.52万亩,涉及农户1.43万户。
对于农民来说,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无异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前锋区委农办负责人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可以把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那些有实力耕种的业主,双方都可获得利益,经济自然就‘活\’了起来。”
近日,在观阁镇七谷村七里香粮食专业生产合作社里,村民每人分到了自家土地流转换来的300斤粮食。“现在不种地也有粮食。”村民谢小春说,“我们家在县城买了房,已经多年不种地,以前土地送给别人种都很难找到接手人,现在每年还能收租。”
七里香粮食专业生产合作社,是前锋区实施农村土地改革后引进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我们想种植七彩稻的想法由来已久,苦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位置。”该合作社负责人彭勇介绍说,通过在观阁镇七里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七彩稻、黑米稻、糯米稻等粮食品种,既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想,也解决了当地土地闲散问题,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一举多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了,土地流转的路子有了,来承包经营土地的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农村经济也越来越活。
近年来,前锋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同时,该区还将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作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原则,依托农业龙头公司,建立保底计薪、按劳分红、返租倒包、订单回购等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三增长”目标,奋力推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黎芳郭晓钟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2015年以来,县卫计局通过强化督促检查、严格逗硬惩处、完善规章制度三项措施,确保药械采购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该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药械采购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