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捕捉诗意的瞬间

广安日报 2015-06-19 05:01 大字

□蜀东泊客

【作家名片】

潘兴斌,四川武胜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5开始发表作品,主办过民间诗报《旷野风》。已在《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星星》诗刊等发表诗作一千余首,收入二十多种选本。词条被文化部编入《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已出版诗集《心海微澜》等三部。

《心海微澜》收录的是1-3行的微型诗。四川省作协会员、诗人潘兴斌曾在一次诗歌聚会上说,他之所以选择写微型诗,主要是这类诗歌形式短小,遇有所感时可随时记录下来,不像写作长诗,需要时间,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品读这些思想的火花、精炼的诗句,能让你对默默辛苦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肃然起敬,如《蚯蚓》:在生活的底层默默耕耘/以头作犁/对土地爱得比谁都深沉;《青苔》:绿在暗角绿在崖壁/备受阳光冷遇/谁听到过它的叹息。艾青曾经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面对自己脚下的热土时,他们情愫往往都是相通的。

在新中国上世纪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森林诗人”,著名的有傅仇、傅天琳、李自国等。他们基本上都曾经在林场里工作过,对森林感情很深,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潘兴斌也许没有过“森工”这一页经历,但对那乱砍滥伐时期也是有比较深的感触,所以诗歌中于此多有记录,如《林中见闻》:锯声已走斧声已走/避难于歪脖子树上的那些鸟们/翅膀与腿,仍在颤抖;《木条火柴》:每当目睹它激情燃烧的情形/不知为什么两耳总听到/一棵树甚至一片森林的呻吟。而今,虽然在国家禁砍禁伐的三令五申下,仍有许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现象发生,但国家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大方向十分明确和坚决,诗人们用手中的笔,为留得子孙后代的蓝天净土而尽自己微薄之力是很有必要的。

诗集里还有许多的讽刺诗,也是颇有意味的。诗评家蒋登科教授的研究生何青认为,现代讽刺诗属于亚诗歌。这个主要是将其与现代抒情诗的核心地位相比较而得的,还从雅俗两个方面作了阐述。我们一般读者,首先就是看诗歌写的什么,抒情、意境以及哲理等符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心理。在表达日常的所见所闻时,则看其有没有挞丑扬善传递正能量。在《骨灰盒或棺材》中,诗人写到“不嫉富,不嫌贫/在他心目中/人人一律平等”。读这首诗令人想起一篇小说,写的是浴池里两个不相识的男人为了方便搓背,就互相帮忙,闲聊中谈得很是投机,等到出澡堂穿衣服时,才见一个高贵,一个下里巴人,最后只有讪讪道别而去。《炊烟》写道:说荒唐,也真荒唐/走黑道者/居然也想青云直上。也是让人玩味不已。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平常里摒弃红尘中尔虞我诈的诗人心中自有一杆秤,是有爱憎分明正义之感的。

以上是对诗集《心海微澜》中三行诗“三节棍”一辑的点滴读感,其他的也有不少佳作,或有哲理性,或有形象感。诗人善于从平常事物的客观现象中,捕捉诗意闪光的瞬间,主要是诗人具有一颗不老的诗心,时时在诗歌的道路上静候缪斯的造访。诚如诗人在《沉默》里所说,“趁嘴休息的时候/让思想好好走路”。

潘兴斌为稻粱谋的职业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诗歌创作,如今已在如《中国校园文学》、《星星》、《少年文艺》、《诗人》、《散文诗》、《杂文选刊》等刊物发表诗作1000多首,出版诗集三部。更可贵的是,诗人在教书育人和写作之际,又受聘《中国微型诗》编委,为他人作嫁衣了。

其实,我们的文学,尤其诗歌,是十分需要这种传承精神的。

新闻推荐

前锋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本报讯(前锋记者站袁秀娟)“这里环境好,有花有草有鱼塘,周末约上几个朋友来钓钓鱼,后面山上还有蒙古毡包,累的时候可以进去休息娱乐。”来伍山农家乐度周末的市民刘先生高兴的告诉记者。伍山农家乐是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捕捉诗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