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一部中国农村的“当代史” ——贺享雍《乡村志》简评

达州晚报 2014-10-20 14:00 大字

[摘要]——贺享雍《乡村志》简评

●鄢 然

贺享雍是一位有成就的乡土作家,《乡村志》的出版,证明他是一位有着很强进取心、不停留于以往成就、能够一次次自我突破与超越的作家。《乡村志》的出版,不仅成为贺享雍个人创作上的史诗性里程碑,而且是四川乡土文学书写上一座闪亮的丰碑。

从《乡村志》现在已经出版的《土地之痒》、《民意是天》、《人心不古》、《村医之家》、《是是非非》来看,分别涉及到了作为四川当代乡村生活缩影的贺家湾的土地问题、民选问题、法律与人情的问题、医疗问题、修路引出的乡村社会政治生态问题。这五部小说的创作很明显地反映出作者的写作原则:一是坚持写自己熟知的生活;二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三是坚持发扬四川乡土文学创作的特色。因之,才能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如该书编辑所言的中国农村“清明上河图”。而构成这组图景的“个像”从人物形象到语言风格、从村民的家长里短到地方风情,都透出浓浓的川东特征,有着不同于其他乡土作家作品的个人色彩。用评论家崔道怡的话说,贺享雍的小说尽管是一种土里土气的朴实描述,却能以其忧国忧民的现实精神赢得读者。我以为,正是这种“土里土气”的描写,别开生面地让贺享雍的《乡村志》有了一种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泥土气息”。

的确,读了《乡村志》,对贺享雍熟稔农村生活的深度和扎根泥土的写作方式十分震惊。无论是从贺家湾的土地变革、民主选举、法与情的博弈,还是到贺家湾医疗卫生的变迁乃至于修公路这些大大小小的内容和事件,一句话,对贺家湾的民生问题,都能看出贺享雍对乡村生活的驾轻就熟与成竹在胸。而书中的那些川东风物民俗、风土人情、歌谣俚语,更显示出作家对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了如指掌。如果说一个作家对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的内容所具有的谙熟程度并不能代表这个作家的价值观的话,那么一个作家所选择的写作手法比如现实主义的或浪漫主义的、传统的或现代的写作方式,至少是反映了这个作家的审美观的。而审美观代表着一种审美的理想。

《乡村志》证明贺享雍这个乡土作家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在价值观审美观上所做出的选择,他笔下的贺家湾因其栩栩如生的雕塑成为有别于贾平凹的“清风街”、“兴隆街”的中国农村的另一种影像。从已面世的五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众多的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比如勤劳、执着、本分又倔强、深爱着土地的贺世忠,老实淳朴的农村妇女李春英,圆滑谨慎不失原则的贺劲松,有文化有抱负的新一代农民贺端阳,受村民敬重喜欢依法行事最后却被村里人误解而伤心离开贺家湾的退休校长贺世普,在医术医德上都深得村民赞美的乡村医生贺万山,深爱着家人却不懂“温柔之术”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加的粗暴的农人贺世国,弃农经商富了起来的农民贺世海、贺兴成,还有乡村基层干部李书记、伍书记、贺春乾等等,组成了贺享雍这幅“清明上河图”中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画像,他们在不同的画像中却又共同地透出川东农民的“相貌特征”,有着浓浓的“川味”色彩。贺享雍用“土里土气”——或许在我们尤其是圈内人士看来“土得掉渣”的创作方法,却因其准确、生动而富有川东地方风情、风俗、风景、岁时年节的地方民间文化内涵的描写在其《乡村志》中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气势磅礴、多姿多彩的当代川东农村生活画卷,让他笔下的“贺家湾”与贾平凹笔下的“清风街”、“兴隆街”一道构成了现代中国农村生活舞台上个性鲜明的南方北方形象,是我们窥视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一部可以细嚼的“当代史”。

新闻推荐

曝春晚已秘密筹备 导演保密为团队精神

导演保密为团队精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