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一个基地带来了什么? ——来自大田中心校的报道

攀枝花日报 2012-05-14 08:59 大字

□本报记者 胡波文/图

3月28日,在“四川省中初等学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暨后勤管理年度工作现场会”交流会上,仁和区大田中心校作了具体实践建设方面的经验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5月4日,记者第三次来到大田中心校。记者在与他们多次的交流中,明白了是土地、是劳动,给老师和孩子们带来了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我们的菜园

大田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和果园菜园占地面积共有75亩,其中石榴和柑橘基地有40余亩,蔬菜基地有4亩。

记者看见,蔬菜基地的边上安置了文化石,上面刻有“我们的菜园”字样。在各班的田地边上,还放置了设计新颖的文化石,并张贴了各班班牌,以增强孩子们对自己的蔬菜基地的认同感。

在通往各班菜地的通道上,还有田园诗。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毛泽东的《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有的学生边劳动,还边诵读着诗句。

基地的由来

学校的纳思伟校长和彭湖斌书记向记者介绍,他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利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从2008年开始,学校就着手蔬菜基地的建设,把操场边一块面积近3亩的空地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当年栽种就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近几年来,学校又不断加大基地的投入力度,使基地更具规模。特别是去年4月,学校安排了2万元资金在河边修建了拦河坝,解决了校园绿化地带的花草和蔬菜基地的浇灌问题。同时对原来的蔬菜基地进行了改造,新安装了灌水管道,移植了田间的树木,基地四周新修了砖混田埂,大大改善了基地的种植条件。与此同时,还拓宽了种植面积,在原有3亩基地的基础上,增加了1亩的种植面积。

学校还在蔬菜基地的旁边修建了猪圈,在猪圈旁边修建了化粪池,化粪池的粪便为蔬菜基地提供了农家肥。

去年,学校还收回了部分石榴和柑橘基地,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实践场所。

管理的完善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蔬菜基地建设,学校让老师和学生建言献策,最后形成统一意见:“一统、二分、三定、四服务”。

“一统”,指统一规划。

“二分”,指将基地分班分区管理。采取“学校负责出资完成土地的翻松、上垄、蔬菜种苗的购买,师生完成种植和管理,所获收益作为班费由班级管理使用”。

“三定”,指“定目标任务,定指导教师,定奖惩办法”。学校首先给各个班级下达目标任务,然后将各班班主任定为第一责任人,并且由2位兼职的教师指导劳动生产技术,各班级结合节令实际,自由选择种植的品种,每期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来定奖惩,以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服务”,指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食堂,服务家庭。

在蔬菜基地的管理种植上,学校最初是采取将基地分配到一至六年级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进行土地分配,低年级的学生班级少分少种,高年级的学生班级多分多种。各班把分得的地整理好后,根据需要,到总务处领取不同品种的蔬菜种苗。收获的蔬菜由学校食堂统一按市场价购回,所得收入作为各班班费。

刚开始,由于处于探索阶段,管理粗放,配套的浇灌设施跟不上,田间还有树木遮挡,严重制约了基地的发展,特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对于蔬菜的种植技术掌握得较少,种植效果差。后来,学校在分配种植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只在四至六年级班级里进行分配,种植效果有了改观。

经过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精心管理后,从未打过农药的蔬菜长势良好,春夏季收获的蔬菜品种有:生姜、三月瓜、小南瓜、萝卜、茄子、豆角等;秋冬季收获的蔬菜品种有:大白菜、莲白菜、大萝卜、莴笋、小葱、蒜苗、豌豆尖等。每学期,蔬菜基地都为本校食堂提供了种类齐全的纯天然绿色新鲜蔬菜。

与教学的结合

结合基地建设,老师们潜心挖掘素材,积极开发编制了七本校本教材:《认识劳动基地种植的植物》《大田中心校蔬菜种植技术》《大田中心校石榴栽培技术》《大田中心校烹饪技术学生读本》《“我们的菜园”学科教案》《“我们的菜园”学生作文竞赛集》和《蔬菜基地种植图片集》。教材贴近学生实际,遵从了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学生易于接受。

他们在上好劳动实践课的同时,还有机地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课程教学链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是链接科学课程,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并付诸实践。

二是链接美术课程,让学生拿起画笔,绘画校园美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品质,达到以景育人的效果。他们以“我们的菜园”为主题举办绘画比赛,同时将获奖作品编印成册。

三是链接语文课程。学生所有的劳动过程及对景物的观赏感悟,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体验的内容写成作文,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劳动的认识,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他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种植蔬菜为主题的现场作文比赛,并将获奖作文汇编成册。

四是链接数学学科课程。如:让学生计算本班分得的蔬菜基地的面积;蔬菜收获出售时,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品买卖知识。

五是链接厨艺课程。在厨艺课上,学生利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在专门聘请的厨师指导下,学习一些家常菜的做法,不仅学到了厨艺知识,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此外,他们还与音乐课、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等学科链接,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及价值。 

综合效益

大田中心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克服了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解决了学用脱节的矛盾,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真正地结合起来,产生了积极的综合效益。

一是教育效果明显。学校明确了劳动实践育人的宗旨,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内容,使劳动实践课达到了最佳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增强了劳动观念,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科学劳动的能力,体验到了父母劳动的艰辛,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还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二是经济效益可观。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弥补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几年中,学校生活基地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每学年收获无污染的新鲜蔬菜不低于5000公斤,价值不低于1万元;每学年养殖的近30余头猪出栏时,价值不低于2万元;去年收回的部分石榴和柑橘基地,通过师生利用空余时间辛勤的劳动,销售纯利润为1万余元。

三是社会效益良好。自基地建设以来,吸引了部分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促进了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广大学生家长对基地建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以前孩子在家,我们叫他帮忙,他总不愿意。通过学校基地劳动,孩子变乖了,懂得珍惜粮食,懂得省吃俭用,懂得帮做家务事了。”

新闻推荐

金江中小学代表队获足球项目总冠军

本报讯(余斌记者晏洁)日前,第十届四川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结束,金江中小学电脑机器人代表队从全省1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小学机器人足球项目总冠军。在两天的角逐中,金江中小学代表队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