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8小时脱钩技术”,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金字塔塔尖”的冷作工
近日,由中冶建工钢构公司承建的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西科所组团项目首榀90米跨管桁架顺利完成吊装,任相福和他的团队激动不已。这是目前公司自主制作、安装的截面最大、跨度最大的管桁架。
裁缝用一双巧手,将布料剪裁成美丽的衣裳,他却用双手剪裁钢铁,建起座座高楼。1966年出生的任相福,现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等称号。几十年来,他一边探索,一边进修,一步步走到冷作工行业“金字塔塔尖”。
“我们其实和裁缝差不多,都是将材料剪切拼贴,只不过我们剪裁的是钢铁。”任相福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袖,黝黑的脸庞写满了沧桑,不善言谈的他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职业。
从农民工到技能大师的华丽转身
“21岁进厂时什么都不会,跟师父学了半年后,他开始把矿槽安装工作交给我。”任相福说。31年前,职高毕业的他被招工进企业,高考失利让出身农村的他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为了做好项目,他狂补理论知识,每天背着10多斤的图纸,闲暇时就摊开研究,“往往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在同龄的现场施工人员中,任相福对电脑算是熟悉的,能熟练使用CAD。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绘图理论和软件,钻研国内外先进技术,希望利用计算机的绘图优势,解决构件在实际制作中放样难、装配精度低等问题。
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入公司的任相福,肯吃苦,肯学肯钻。2011年到武汉参加技能比赛时,任相福总是最早到、最晚离开培训教室。在培训工程中,他也从不偷懒,在比赛中一次次获得优异成绩。
在陕西汉钢高炉项目安装中,由任相福首创的“8小时脱钩技术”成为冶金建筑行业的首例。在陕西龙钢1800平方米高炉项目工程中,他提出的地面扩大组合整体吊装法,大大节约了工期和施工成本。
征服最为复杂的“异形建筑”
这些年,任相福和他的团队相继参加了天津天钢东移、重钢2500立方米高炉上料主皮带通廊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其中,重庆国际马戏城给他留下了最深印象。马戏城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外形酷似一枚卧着的“鸡蛋”,被称为重庆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异形建筑”。
任相福介绍,这是一个钢结构建筑。所谓“异形”,就是没有一根龙骨是横平竖直的,需要根据建筑的构造,进行“双向扭曲”,也就是旋转型。而这样的扭曲,没有统一标准。为了加工特别构造件,任相福和他的团队应用两台千吨级液压顶,量身设计了两台顶弯安装和全体空间拼装胎架。这两项装置的设计目前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多年工作经历,让任相福积累了丰富的钢结构制作安装经验,特别是对各种变形的控制和矫正技术相当熟悉。在汉钢高炉的施工过程中,外形酷似飞行器的五通球的吊装,创造了高炉工程吊装史上的传奇:时间上仅用8小时便完成4个管口高空拼接,实现脱钩;质量上,构件到达组对区域后没有进行任何修正,实现了与上升管等已就位构件的成功对接。
传承技艺 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
“铆工要求高,许多技艺不能单纯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必须由老师傅在工作中带领,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任相福说,技艺的传承在该工种中尤为重要。
2014年7月,任相福冷作工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旨在解决钢结构制造、安装生产技术难题,激发更多员工学习专业技术,引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此后,任相福又多了一个身份——“任老师”。
“朴素地开始,本分地坚持,不懈地锻炼——就是一种‘匠心’。”任相福说,“现在,我的日常工作除技术攻关外,就是开展师带徒活动,争取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技术骨干。”
据悉,自任相福工作室成立后,每年都会有5~8个技工“出师”。如今,任相福工作室已有成员31人,包括4名高级技师、17名技师。接下来,工作室还将以“带徒传技”的形式,培养新一辈的技术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从农民工到高级技师,30余年来,任相福孜孜以求,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不平凡的人生。
新闻推荐
肖元在“放管服”改革20项便民措施的基础上,最新“大礼包”如约而至,公安部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公安交管服务便利化,自...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