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再接再厉努力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 纪念陕西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暨省慈善协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徐山林:慈善就是长慈于心、付善于行
陕西省慈善协会已经走过了个年头,它是随着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步伐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我是这个事的倡导者,亲临者和见证者。年来,我们募集了多亿款物,实施了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慈善项目,直接和间接地帮助了近千百万困难群体。这件事是全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同心协力,共商共举的一件大善事。所以,在纪念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向各方面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特别要向指导支持慈善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表示敬意。
慈善是什么?慈善就是长慈于心,付善于行,是一个公民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是对同胞的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当中的仁者爱人这种美德的继承、弘扬和发扬光大。我们为年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和差距。我一直认为当代的中国慈善还处在一个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对今后的慈善工作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要在深化慈善理念上下功夫,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对慈善的本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慈善当成信仰一样来对待,把行善当成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来对待。
第二,要在规范运作上下功夫,就是要依法行善,依规行善,使慈善工作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第三,要在提高队伍的素质上下功夫。慈善协会工作的同志们,现在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就是主要依靠退下来的老同志为主来做这件事,但从长远来讲,最终要走向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志愿者这支队伍也要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真正把志愿服务走向主动化、志愿化、常态化。
第四,要在普及慈善行动上下功夫,要把慈善从小众扩大到大众。现在都是些比较富有的企业和富有的人士在做慈善,这当然很重要,但这还不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慈善最终要走向大众化。我们一定要从小众扩大到大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计出计,只有方方面面人民大众都在参与,才能真正把慈善事业做好。
在纪念周年的时候,我们慈善人要总结经验、继往开来,跨过一个高峰,建立一个新的起点,致力于改革创新,努力把陕西的慈善事业做大、做好、做强。(徐山林: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慈善协会原会长)
陆栋:成就“陕西人文慈善形象”
我十分有幸在我退休之际,被邀请参加省慈善协会的活动和工作。经过一段时日,特别是下乡下基层慰问孤寡贫苦群众之后,我不仅被慈善活动深深吸引,还竟然变得脆弱起来,易动感情。我发觉每一次访贫问苦后,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澄明、干净。由此我对慈善人及其各级组织产生了一种向往、敬仰,甚至难以割舍的感情,我尤其要对省慈协的老同志们深深致敬,他们为社会慈善公益、爱的传播鞠躬尽瘁,真正用自己的言行构筑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人类良心的团队,令人仰慕追随。
我常有深感:慈协不是学校胜似学校,不是家庭温暖如家,它有如此魅力和张力,可以不断凝聚各类人群。在协会机关,上至会长下至司机,他们慈眉善目、相由心生,他们待人诚恳、真挚,凡事认真负责、心无旁骛。
成立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慈协通过一批批无私奉献、积极发挥余热的同志们的努力,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成就了今天的“陕西人文慈善形象”,它所追求和弘扬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正演绎成为我们慈善之歌中的华彩乐章。无论从项目设计安排,到机关自身建设,协会积极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重视社会大众的慈善参与,“一元关爱”的成功等等正是显例。在这里,“善”和“爱”永远是一个动词,并将此成为对待他人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果二十年需要回顾总结,重点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协会通过探索、研讨、实践之后高举的“人文慈善”大旗。协会重视并积极践行对慈善对象人文精神的影响与培育,重视并开掘慈善公益的精神禀赋正逐步成为全协会共同信念、集体追求和内生动力。这是我们应当继续去探索的一篇有深义、有分量、有愿景的大文章。
我想告诉人们,参加慈善工作,参与慈善公益,人人的确都会收获一份生活中最宝贵的礼物,那就是心灵的真实、心灵的诚恳。慈善协会确实可使人们通过灵魂的洗涤、净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陆栋: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协会原名誉会长)
陈再生:慈善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社会治理”替代“社会管理”,明确提出如何能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体系,通过“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有效地延伸到体制外,发挥社会组织、社团群众与各级党委、政府在协同治理社会中的有益作用。省慈善协会的工作实践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省慈善协会的工作是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体制外延伸、有力助手和有益补充,也是联系群众的有效渠道。慈善协会与其他非营利的社会组织这些工作就构成了政府、市场体制之外的“第三部门”。慈善协会在“扶贫济困、安老抚孤、救灾救济、助医助学助残”方面能够降低“合约失灵”的风险,弥补“市场失灵”留下的空白。政府部门通过与慈善协会等公益社会团体的合作、联系,也能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把握民情,听取民声,及时发现自己工作的短板与漏洞,完善政策。现在,《慈善法》将“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普及核心价值观”等工作也纳入慈善工作的内容,慈善协会与党委、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领域更为广阔、大有作为。
二、慈善协会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抓好自身建设,选好带头人,做好群众工作。多年来,省慈善协会组建了四届领导集体、两任会长,汇聚了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社会成员,形成了团结战斗的慈善团队骨干力量。特别是徐山林、刘维隆两任会长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为省慈善协会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在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他们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奉献精神、组织才能、领导艺术、亲民作风得到了协会成员的信赖,社会的好评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受到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的表彰。
三、慈善协会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省慈善协会成立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理论研讨、慈善文化宣传,慈善理念普及、慈善人才培养、慈善资助项目实施和慈善各类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崇德向善价值理念,提升人们的道德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陈再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原副会长)
刘维隆:《慈善法》开启新时代
《慈善法》所开启的新时代,将引领和推动慈善事业进入到一个重大而又深刻的转型期。现代慈善的迅猛发展,使当前的慈善事业在结构性、科技性、专业性乃至实体经营诸方面的变化日趋明显。我们不仅要看到《慈善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更要看到工作上的不足和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继续认真总结年的历程与经验,深化理念,普及文化,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的文化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想慈善、人人做慈善的道德风尚。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树立新理念,注重创新谋发展,在政府民生政策难以覆盖的方面发挥补充和助手作用,将慈善工作与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和传统美德相结合;在依法行善,规范运作,加强队伍,提高素质,普及文化上下功夫。
省慈善协会要着力在综合型、系统型、枢纽型、专业型四个方面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综合型就是要面向社会广泛领域,打造综合性的慈善服务平台。系统型就是发挥省市县长期协作,上下联动的基础和优势,在文化宣传、项目运作、志愿者队伍诸方面更加紧密结合,以求更大发挥全省慈善系统的整体作用。枢纽型就是加强联络,开放合作,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的指导与支持,增进与全省各类兄弟公益组织和社会NGO组织的联系,加强与省外和国际公益组织的双向合作。专业型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推进慈善队伍、慈善制度和慈善工作的专业化。同时要将体制机制放在重要位置,激发活力、增强能量,促进创新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年是一座里程碑,记载着我们艰辛的创业;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像慈善前辈们一样,仍然葆有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激情和能力,在各级党政的关切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奋进、开创未来,书写陕西慈善事业新的历史篇章。 (刘维隆: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
新闻推荐
三秦脱贫攻坚是全党的重要任务。今年是首战之年,在各级共同努力下,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局顺利、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完善机制、夯实责任、精准识别、拓宽路径、因户施策、加强引导等措施,有力地提高...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