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冬季乡村游如何“保暖”

陕西日报 2016-12-16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强 摄

本报记者 柏桦 实习生 姜鑫雨

进入冬季,西安周边的农家乐、民俗体验园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似乎进入了“冬眠模式”,从之前门庭若市的场景变成门可罗雀的萧条现状。部分农家乐因为地处偏僻,进入冬季后就关门谢客放起了长假,城市近郊的农家乐则依靠周末为数不多的游客和老客户的光临,维持着日常开支。而商铺比较密集的民俗体验景区中,大多数商户的收入较平时减少了一半,但尚能维持,少数生意不好的商户甚至无法保本,只能靠“吃老本”苦苦支撑。天气寒冷,花草凋谢,冬季旅游产品缺乏……诸多不利因素让冬日的乡村旅游市场显得格外凄迷。冬季的乡村旅游该何去何从,是选择原地坚守等待来年,还是调整思路实现淡季突围?近日,本报记者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1 乡村旅游冬季遇冷

地处秦岭沣峪口内公里处的胜利农家乐,已经在此开办了十几年,是当地第一批农家乐示范户。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店主的热情周到,有着很多老主顾,平日生意总是比别人家好几分。而进入十一月后,胜利农家乐的店主带着家人搬去了山外的住所,农家乐大门紧锁,贴上了歇业告示。店主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冬天山里太冷,游客也大幅减少,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格外崎岖艰难,一周都没有一个顾客上门。所以一到冬天他就和家人一起搬去山外的住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会再次进山,重新开起农家乐。因为条件限制,他们只能干半年歇半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类似情况的并不止他一家,附近许多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进入冬天后都会歇业,有条件的就会搬去山外过冬。

坐落在秦岭山脚下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上王村,虽然与山内关门歇业的农家乐仅相隔公里,但较其更多了些活力。平日的上王村,游客熙熙攘攘,车流不息,进入冬季后游客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但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周末天气好时游客会更多,但少有游客留宿。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冬天生意比现在差很多,近几年村里很多家农家乐从秋天开始就搞起了烤全羊的特色餐饮,客人提前预约后,到达店里时就能看到炭火上现烤的整只羊和配套的涮菜。按照羊的重量计价,价位基本在元至元左右。虽然价位较平时的农家饭菜高出很多,但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尝鲜或与朋友聚餐。

相较秋天时游客爆满的情景,稀稀落落的游客让咸阳马嵬驿民俗体验园内显得很是萧条。下午6时之后,偌大的园区几乎没有了游客,店家也已经开始准备收摊。因为淡季的缘故,园区商铺关门时间已经由旺季的晚上9时调整为下午7时。关门后,店家并没有进入休息时间,而是在会议室开始了园区管理制度、条例学习。记者在会议室见到了马嵬驿的李光会长,据他介绍,从年开始游客消费力逐步变弱,直到今年,游客数量与去年相当的情况下,营业额却大幅减少。进入冬季以来,马嵬驿园区游客减少了一半,商户收入更少,大多数商户收入较平时减少一半,少数生意不好的商户甚至无法保本。在袁家村、白鹿原、重泉古城等民俗体验园区,无一例外,大幅减少的客流量让园区显得空空荡荡。

2 冬季乡村旅游市场为何惨淡?

从春天开始逐渐进入旺季,从秋天逐渐进入淡季,这是乡村旅游的普遍规律。对于冬日的淡季,乡村旅游从业者大多认为“天气太冷,没有好景致,留不住人”、“游客都是来吃顿饭,转转就走了”、“冬天出来玩的人本来就少”。而游客杨女士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农家乐和民俗村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吃个农家饭,到处转转就没啥看头了,而且农家乐的住宿条件跟不上,夏天还可以留宿,冬天就不行了。”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庞大的国内游人群中,自由行正在逐渐取代团队游成为出游首选方式。自驾游的迅速兴起,游客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增长,让游客大量涌入城市近郊的乡村中。为了迎合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并快速抢占先机,迅速而粗放的发展建设形态下,乡村旅游项目中充斥着低质低价的农家乐和千村一面的民俗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乡村旅游,在被基础设施不完备、乡村文化内涵缺失、体验式民俗活动仅流于表象等因素制约的大前提下,客观天气原因和冬季乡村旅游产品的缺乏让冬季乡村旅游市场显得格外低迷。

面对差强人意的冬季旅游市场,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商户和民俗村镇的管理者开始正视这个状况,努力尝试创新和改变冬日淡季时乡村旅游面临的尴尬境遇。上王村的许多农家乐商户趁着冬天客人较少,对自家的住宿设施升级:屋里装上了空调或自己烧的“土暖气”,每个客房都设置了独立卫生间和免费的局域网。针对传统的农家饭菜进行改良,增加时令养生膳食和特色菜品,希望借此招揽游客。马嵬驿则利用淡季进行标准化服务、管理的学习,加强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管理,对园区进行环境绿化、亮化提升。同时增加了绣楼抛绣球、民俗婚礼、跳竹竿舞等体验式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园区的旅游产品、民俗演艺活动等内容,借此吸引游客。

 3 乡村旅游淡季如何突围?

当前的乡村旅游中,无论是乡村还是景区,都缺乏核心吸引力。换言之,就是缺乏一个让游客关注和前往的理由。每个新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放时,都会有大量游客前往游玩,但如何持续吸引游客再次前往,这就需要形成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并在吸引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推动产业配套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和独特风格。

作为陕西省乡村旅游建设的典型案例,袁家村关中民俗体验地自开园迎客以来,颇受市民游客青睐,即使在类似的民俗村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的时期,依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说,袁家村在成为一种被人模仿的模式的同时,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创新发展的产业链条。年,袁家村将民俗体验店开进了西安曲江银泰商城,成为首个“进城”的关中民俗体验地。虽然饱受“只有乡村小吃,没有乡村文化”的诟病,却并不影响它红极一时。目前,袁家村已有两家民俗体验店开设在西安的商业综合体中。与此同时,印有“袁家村”品牌标识的食品开始出现在西安的市场上,“一村一品”陕西特产店和大型超市中能看到“袁家村”品牌的锅盔、馒头、油茶等面点,街边便利店的冰柜内也能看到各种口味的“袁家村”老冰棍。依靠品牌优势抢先占领同类市场,建立销售产业链,为袁家村的产品减少了旅游淡季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升级转型,休闲农业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将单一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农家乐休闲向“复合休闲度假”的主题农庄转变,针对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引导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乡村旅游单一的吃、住、玩的基础上,开发农产品制作、农耕体验等形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亲手制作食品、礼品,参与到耕种、收获、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庄管理之中。在千篇一律的民俗表演、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培育一系列全时段、全季候的特色农事、节庆活动,让淡季与旺季一样有看头。将仅仅用来展示、拍照合影的织布、打铁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实用性再造,开发出精致的高端定制服饰、装饰品,自然更容易获得游客的青睐。

同时,旅游部门对冬季旅游市场的开发也将成为乡村旅游淡季突围的强大助力。近日,-西安旅游滑雪季、温泉季活动全面开启,为冬季旅游市场注入了一股活力。“其实市民冬季也同样需要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西安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西安市十分重视冬季旅游市场的开发,“温泉滑雪微度假休闲带”的打造,未来或将成为西安冬季旅游的新热点,并带动周边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

新闻推荐

陕西省消费品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本报讯(记者沈谦)月日下午,陕西省消费品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安揭牌成立。该发展研究中心是按照《陕西省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成立的,由陕西省医药控股研究院组织陕西省功能...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