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洒汗水 无私奉献育桃李 ———记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凤侃社
本报记者 袁欣
他扎根山区教育近30载,诲人不倦;他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他对学生富有爱心,不计回报。今年教师节前夕,他被省总工会、省教育厅授予“最美乡村教师”光荣称号。他就是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教师凤侃社。
1989年,凤侃社从淮北煤炭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铜川矿务局李家塔中小学,后又调动到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任教。27年来,他扎根山区,用说不完的酸甜苦辣换来了学生的尊敬,换来了一串串教学成就。他先后多次荣获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铜川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凤侃社安贫乐教,20多年来,他有多次进城工作或弃教从政的机会,但他都一一放弃了。他热爱山区教育,随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毕业步入高中,他越来越离不开乡下的孩子。当初与他一起分到铜川工作的大学同学,绝大部分或改行或远走高飞,而他却只是从李家塔中小学辗转到王石凹中小学。
面对问题学生,凤侃社深入家庭,摸底分类,逐类制订帮扶措施。对留守、单亲、重组等特殊家庭学生,他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行为偏差的学生,则侧重于谈话、交心、感化。对于贫困生,特别是家境贫寒、家庭关系复杂的学生,他更是竭尽全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助。凤侃社在学习上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服务,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学困生,凤侃社就耐心开导:“学习上有困难,只要你们想学,我可以随时给你们开小灶。别人学一遍,咱们可以学三遍,一定能赶上去的,我相信你们不会比别人差”。对学困生,他牺牲业余时间,或下了晚自习给他们无偿辅导功课,早上,他总是率先到校,督促学生晨读或给学生集体辅导。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很多后进生都有明显的进步。
凤侃社深知,要教好学生,仅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养。虽然他家庭负担重,经济吃紧,但他舍得在业务提高上投资。他常常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的时间,自费加强业务进修,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教材做题,琢磨研究历届各省中考题。为了上好一节课,他总是反复推敲斟酌教学设计,甚至是废寝忘食,夜不能寝。他立足岗位,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形成了“五让”教学特色,即把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路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问题让学生提、习题让学生做。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尊重个性,从不用统一标准要求每个学生。他在中考数学复课中探索出了“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加强应用—强化方法”的十六字应试策略。在李家塔中小学和王石凹中小学任教期间,他所带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
20多年来,凤侃社从未因自己的事情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即使患病也总把工作放在心上。2005年,他患腰椎间盘突出,行走困难,但他依然咬着牙、拄着棍坚持上班;2008年临近中考,他因为胆结石需要做手术,可他硬是推到“五一”长假,收假后便立即返回岗位,带着伤痛坚持给学生上课。
作为印台区首批学科带头人,凤侃社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所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所取得的教研成果奉献给同事们。他积极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教学经验,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中坚力量,多名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荣誉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如今的凤侃社为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仍坚守在教学一线,肩挑重担,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韩伟姜盼)今年以来,王益区工商联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精心安排部署有关工作,以辖区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商会和其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帮扶方,以辖区贫困村、贫困户...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