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品质西安”咋建设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三秦都市报 2016-10-13 00:00 大字

????专家学者对建设“品质西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建设‘品质西安\’不能停留在观念的灌输和口号上”、“西安打造城市品质应以‘至善\’为最高城市价值”、“西安城市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但离文明还有些差距,得关注城市规划、养犬、垃圾问题”……昨日上午,在西安市行政学院“品质西安”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上,来自省市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唇枪舌剑”,纷纷从各自研究领域和工作实际出发,对建设“品质西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建设不能停留在观念灌输上

今年年初,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品质西安”的概念,如何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在值得思考的同时,也是一道不亚于奥数的“考题”。在昨日座谈会上,西安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崔玉凤开门见山说,建设“品质西安”就必须让市民共享品质生活,应该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有目标,最根本的“品质西安”建设不能停留在观念的灌输和口号的提出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要有一套推进方案,每年都要有推进目标,有建设指标、考核标准,“观念上最先要克服‘差不多\’、大而化之思想,要有一套严格精准的指标体系,在功能上一定与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相一致,比如在人文化方面体现城市规划、设计标准、生态宜居等西安特色。”

省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唐震认为,城市的最高品质是“至善”。“西安打造城市品质应以‘至善\’为最高城市价值,体现大爱的生活方式,构建生活品质最好的首善之区;建设人文福地,塑造公民社会和阳光政府,提升公共服务增强市民归属感;建设创新之都,加速科技与生产力紧密结合等。”

应围绕秦岭山水搞生态建设

西安社科院副院长高东新表示,城市的本质是生活家园,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市民主体地位,因此,应充分考虑市民参与感与获得感,把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统筹安排和考虑品质城市建设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率先在全省高标准实现小康目标。西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刘发奎说,大自然把秦岭赐给西安,是对西安的厚爱,“品质西安”建设不管怎么建,应围绕秦岭山水搞生态建设。“切实把秦岭北麓这个独有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利用好,自觉把秦岭山水特色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独特个性,使其成为‘品质西安\’的重要形态。”

应考虑市民对文化体育需求

“西安城市环境确实越来越优美、整洁、干净、有序了,但是离文明的西安还有差距,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就是城市规划问题、养犬问题、垃圾处理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曹红举例说,西安市面积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越密,但大妈们跳广场舞、年轻人跑步健身、小孩子踢球玩耍等市民文化体育活动公共场所非常缺乏。“每次看到小区垃圾桶旁污水横流、夏天臭气熏天,家里旧电池、旧家具、塑料袋无处丢弃,就特别盼望西安市早点有一座垃圾分类处理厂,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对此,曹红建议政府对现有广场进行适度改造,在今后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把市民对文化体

育方面的需求考虑进去,对群众举报的无证犬等养犬问题及时处理,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市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耿占军则认为,“品质西安”建设应注意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就是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好事干好叫响,紧抓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最后,西安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徐来表示,此次座谈会后,将推动“品质西安”建设相关内容进课堂,会将各位专家的发言和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专题,同时上报西安市委市政府审阅参考,积极推动智库成果在决策中的转化应用。本报记者张维

新闻推荐

第二十三届农高会将呈现三大特点

本报杨凌讯(薛保华陆敏记者田亮)目前,第二十三届农高会足音渐近,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记者从农高会筹委会办公室获悉,本届农高会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