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阳大坪村的四个变化

三秦都市报 2017-07-17 02:20 大字

山阳县王闫镇大坪村,名曰“大坪”,实则无坪。大坪村位于秦岭南麓的峡谷中,全村仅有一块200平方米的平地。村子317户1020人散居在峡谷两边的沟壑之中,其中139户424人都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达43%。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坪村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都觉得,如今的日子不一样了。

从上学难到就地入学

“以前这里上学难,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2014年以前,全村没有一所学校,娃娃们上幼儿园、读小学都要在大人陪同下去邻村或几十里外的镇上。”7月11日,说起以前上学难问题,村主任张西成指着紧挨村委会办公室的学校说道:“自从山阳县公安局包抓我们村后,就积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恢复了初级教学点,建起了这个学校。娃们在去年秋天已经能就地入学,真是办了一件大实事。”

从通讯难到互联网进村

2013年以前,大坪村不通移动电话,还是村支书胡显林多方联系争取,自掏腰包垫资,在村中心位置建起第一座移动通讯塔站。作为包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山阳县公安局局长潘德荣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协调电信部门踏勘网络线路,并积极争取建设电信4G基站和光纤到户项目。2017年6月,大坪村村委会办公室首先接通了互联网,村文化广场建设也开工了,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

从“靠天养”到兴办产业

大坪村人均0.7亩耕地,有的被山洪冲毁已无法修复。8个村民小组中就有6个村民小组的通组路频繁遭受山洪侵袭,群众是修了毁,毁了修,周而复始,一方水土已经很难养活一方人。为有效改变“靠天养、靠地长”的传统农业结构,相继启动了5.9公里水毁公路修复、400米河堤加固、两处百亩土地整理等项目,并于2017年4至6月期间,采取“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先后投入资金10万元建起了养鸡场,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百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投入10万元购买200头种猪投放给贫困户,项目长短结合,户户都有产业,逐步拓宽整村产业扶贫路子。

从致富难到拔“穷根”

大坪村的桐木沟、汪家院、沟脑这三个村民小组,连片有90余户村民生活用水困难。每逢春、冬两季,就得寻找临时水源解决吃水难问题,很多村民得到离家一公里外甚至两三公里外的地方背水吃。村民们除了普遍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已是致富路上的“拦路虎”。为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山阳县公安局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先后安置18人担任护林员、4人担任养路工、8人担任保洁员,并有组织地培训50名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进入该县工业园区企业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至3万元。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的44户贫困户,动员其依托移民搬迁扶持政策,彻底挪出穷窝、拔掉“穷根”。

“大坪村真的变了!”这是很多长年外出打工者回乡后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这种种变化已经让当地群众看到了盼头、尝到了甜头,大坪村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阔。

本报记者秦峰通讯员江锋

新闻推荐

山阳城区一中在课改中崛起

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是2009年7月经山阳县委县政府批准,由原山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改建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7927平方米,建筑面积1142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50多人,教职工73...

山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